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6-02-20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鲁”的战略任务来抓,使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省职业学校已达1200多所,在校生118万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600多万人,培训6000多万人次,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统筹不够,投入不足,基础薄弱;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大力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
    一、 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
   1.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鲁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省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要充分认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确立职业教育在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推动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的发展。

    2.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企业生产一线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
    3.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05年,全面完成我省“十五”规划的目标在工作上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力争达到150万左右;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力争达到45万左右;每年培训在职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1000万人次。

    4.加强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每个县(市、区)要至少办好1所规模大、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市建好1所综合性、社区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1所高级技工学校。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争取用5年的时间,在全省重点建设10处职业教育实习实践基地、100所高水平的骨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1000个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水平的示范专业,带动我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
   二、强化政府统筹,增强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

    5.建立并逐步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省政府主要负责对全省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督导检查、宏观指导。在省政府领导下,建立省有关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

    6.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地方。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统筹,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加大依法治教和督导检查的力度,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办好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组织、指导并支持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
    7.强化市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各市政府要统筹规划,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政策,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办学,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统筹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市属除技工学校外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撤并以及专业设置由市级政府负责,增强其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

   三、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
    8.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使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大体相当。

   9.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快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和高职专升本的比例;积极探索选拔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入本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的路子;初中后五年制(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要在试点中不断总结经验,并逐步扩大招生数量。在部分高等院校建立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支持条件成熟的高职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高职学院。办好高级技工学校,全省建立1至2所技师学院,加快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的培养。对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时免除职业技能考试、考核。

    10.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积极开展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拓展职业培训范围,增强职业培训的实用性,提高从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工作能力。
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

   11.积极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企业要强化自主培训功能,形成职工在岗和轮岗培训的制度,实行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参与学校招生、培养和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开展“订单”培养、培训。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推进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合作举办高水平的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

    12.行业主管部门要对行业职业教育进行协调和指导,继续办好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行业组织受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开展行业人力资源预测,制定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规划,指导行业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参与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等工作,也可以举办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

    13.职业学校要适应社会需要,面向市场办学。实行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建立与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大力加强技术工人的培养培训,努力办好直接为农业发展服务的专业和培训项目。

    14.职业学校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并重、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育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

    15.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便利条件。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国(境)外就业。

    16.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依法保障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籍管理、教师聘用及经费使用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在下放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基础上,试行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按计划自主招生。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全员聘任、教育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由企业、行业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咨询委员会或理事会,对学校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或参与决策。

    五、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
    17.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
    18.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等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要调整教学计划,使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少于50%,综合实习一般不少于1学期。要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

    19.深化课程改革。制订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健全我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出版发行的运行机制,组织编写一批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行业特点、地方特色的教材。教学内容应与职业标准衔接。开发现代教学媒体和教学软件,大力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
   2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高校职教师资班的规模,选择2至3所普通高校设立职业教育师范学院,在部分高校为职业学校教师开设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和学历补偿班,高校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有实践经验的人员经培养后到职业学校任教。高级技工学校要积极承担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培训任务。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考取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任教。

    21.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充分发挥研究机构的作用,为职业教育宏观决策和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服务。
六、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

    22.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取;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也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要责其纠正并给予处罚。

    23.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学校毕业生申请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下(含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经人事、教育行政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可直接申请参加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考试,并免试部分科目。各地劳动保障、人事或相关部门要统筹规划,注意发挥和利用职业学校的优势,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职业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

    七、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
    24.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市、县(市、区)政府要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步增长,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省财政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十、百、千工程”建设。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
     25.企业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承担相应的费用。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照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做到专款专用。企业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都应按规定比例安排资金用于职工技术培训。对不按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企业,县以上政府可以收取其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
     26.利用金融、税收以及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应支持各种社会力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金融机构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优先为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开展生产经营提供小额贷款。认真执行国家对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职业学校办好实习基地、发展校办产业和开展社会服务。鼓励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企业和个人通过政府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
    27.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管理。职业学校按规定收取的学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地方各级财政应全额返还职业学校按规定收取的学费和杂费,不得冲抵财政拨款,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挪用。严禁向职业学校乱收费。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提高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28.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依法治教、依法管理、依法办学,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检查。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表彰奖励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