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济宁医学院举办首届尼山精神医学与脑科学论坛,共谋心身共融新未来
2025-11-04 07:59:00
济宁医学院
  11月2日,以“心身共融·脑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尼山精神医学与脑科学论坛在济宁医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与《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会联合主办,济宁医学院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共同承办,并得到了山东省神经科学学会及好心情平台的协办支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院长(所长)、党委副书记、济宁医学院1991级校友岳伟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党委书记、济宁医学院1982级校友许峻峰,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王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济宁医学院1984级校友张华,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济宁医学院1997级校友肖砾,全军心理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济宁医学院1992级校友许鹏,山东省戴庄医院院长、济宁医学院1989级校友苏中华,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济宁医学院1993级校友刘可智,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济宁医学院1990级校友龚元东,济宁医学院党委原副书记、院长、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五、六届主任委员、《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总编辑白波教授参加会议;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卢国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栋主持开幕式,党委委员、副院长庞玉成主持专题报告,党委委员、副院长刘传新致闭幕词。
  开幕式上,卢国华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论坛的举办寄予了厚望,期待通过此次盛会推动精神医学与脑科学领域的交流合作与创新发展。岳伟华、许峻峰、王钢分别致辞,表示论坛的举办对于提升我国在精神医学与脑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次交流平台机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论坛上,多位知名专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分享。岳伟华深入解析了“遗传环境交互参与常见精神障碍的机制与应用”,为理解精神障碍的复杂成因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军事医学研究院脑科学中心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袁增强教授则就“神经炎症与老年痴呆症”进行了深入探析,揭示了神经炎症在老年痴呆症发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脑科学和疾病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青张遐教授探讨了“大麻素调控脑功能和疾病的机理”,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脑科学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徐广银教授分享了“嘌呤受体与慢性疼痛”的最新研究进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国家精神医学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济宁医学院1991级校友孙洪强教授则对“精神科诊疗特色技术现状与展望”进行了全面剖析。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封磊教授通过线上方式,介绍了“Cognitive decline in Chinese: from observation to intervention”的研究成果,为认知功能下降的干预策略提供了新思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仇成轩教授(线上)分享了“中国-瑞典联合创建的研究老年脑健康的大型数据库资源”,为老年脑健康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济宁医学院1978级校友杜怡峰教授基于MIND-CHINA队列,详细阐述了痴呆防治的证据与实践。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济宁医学院1990级校友胡宝洋教授探讨了“Tuning microglia for therapy”,为神经疾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罗雄剑教授通过基因层面分析,揭示了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病因及潜在治疗靶点。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特别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陈润森教授研究了“青少年自伤与自杀行为的预防干预”,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用建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济宁医学院2001级校友袁俊亮教授分享了神经精神学科融合发展的初步经验,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济宁医学院的郁昊教授回顾了学校精神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学校在该领域的深厚积淀与辉煌成就。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王玉忠教授介绍了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GBS-CORE研究的相关情况,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论坛还设置了多场圆桌论坛,与会专家围绕“精神医学和脑科学发展方向”“《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发展前景”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共同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凝聚共识。
  本次论坛不仅为精神医学与脑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更为推动我国心身共融、脑创未来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全体与会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精神医学与脑科学事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我国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