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普周里话班墨 文化传承筑同心
在山东省第28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中,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班墨精神”为核心抓手,创新构建“五区三融合”活动模式,将普通话推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紧密结合,通过情景演绎、互动体验、文化讲解等多元形式,让“兼爱非攻”的人文内涵与“巧夺天工”的工匠智慧融入活动全程,在推广标准语言、凝聚文化认同的同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动能。
一、情景演绎话古今,让班墨文脉“活”起来
在“班墨情景剧”观赏区,学生志愿者化身“时空使者”,以跨越古今的情景剧形式,用标准流畅的普通话与“鲁班”“墨子”展开生动“对话”,既展现了班墨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清晰阐释了其在凝聚民族文化共识中的重要意义,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让千年文脉在情景演绎中焕发新生。
二、巧手拼解悟匠心,让传统技艺“热”起来
“鲁班锁拼解”体验区里,互动氛围热烈高涨。参与者亲手拿起鲁班锁,在拆解与拼装的过程中,近距离感受榫卯结构这一传统技艺蕴含的卓越智慧与精巧构思。学院为完成挑战的参与者准备了特制文创产品,既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更让大家在实践中领悟班墨文化的匠心精神。现场动手体验的模式,让原本静态的传统技艺变成可参与、可感知的互动项目,迅速“点燃”现场氛围,激发大众对传统技艺的热爱。
三、趣味答题拓认知,让文化共识“聚”起来
“班墨文化知多少”挑战区以趣味答题为载体,搭建起文化传播的桥梁。题目围绕班墨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及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关联展开,参与者用普通话交流答题思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拓宽了对文化共同体意识的认知边界。优胜者获得的定制明信片,成为传递班墨文化的“小小使者”。通过答题互动,将分散的文化知识点串联成文化共识,让大家在趣味参与中凝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专业讲解溯根源,让古今价值“亮”起来
“‘语’溯班墨”讲解区里,学院讲解团队以标准普通话为“语言纽带”,系统解读班墨文化的历史脉络、核心内涵与当代价值。讲解中,团队结合山东建筑大学在班墨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社会服务与育人实践,生动展示了学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具体实践。专业且接地气的讲解,让班墨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清晰“亮相”,让观众深刻理解其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五、视频展播融思政,让育人能量“涌”起来
“班墨精神视频”展示区循环播放学院师生精心录制的《从鲁地榫卯到科技强国——班墨智慧的千年接力》思政视频。视频以生动的画面与深刻的解读,构建起“班墨文化+”育人体系,展现了班墨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学院培养大国工匠型人才的不懈努力。震撼的视听体验,让班墨文化中蕴含的育人能量不断“涌现”,让观众在感受千年智慧传承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文化育人的强大力量。
此次推普周活动,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五区”联动,实现了动态展演与静态展览、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式观赏、古人文韵与今时表达的深度融合。学院以普通话推广凝聚文化认同,以班墨精神传承厚植精神根基,二者同频共振,不仅让推普周活动更具文化厚度,更以创新形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了思想根基、汇聚了奋进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990573565
2025-09-16 20:55
SRC-1093343866
2025-09-16 17:09
SRC-890349663
2025-09-16 17:02
中国海洋大学
2025-09-16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