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以语言为笔,绘就新画卷
2025-08-05 20:08:00
  2024年8月,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青岛大学外语学院率先启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项目,以“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为核心愿景,以多元语言为载体,深化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陆续与青岛市大学路小学、第三实验初中等近30所中小学建立共建基地,搭建起“大手拉小手”的合作桥梁。
  项目创新性地将本科生必修思政课程与双语研学实践深度结合,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以多语言形式“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又依托外语专业优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深化思政认知,在躬身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专业学习与思政浸润同频共振”的育人实效。
  一、研学体验:行走的思政课
  “红色足迹铸英魂,实践课堂显真知”。学院成立“多语思政大课堂中心”,依托外事帮、红·礼宣讲团、艺术团等特色学生社团品牌,开展“大手拉小手·双语研学行”系列活动,与20余所中小学开展共建活动,外语学院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用外语向中小学生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累计接待研学团队数千人,获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红·礼宣讲团”带领中小学生双语探访青大校史馆、名人广场等文化地标,以多语叙事展现大学精神;外事帮志愿者通过中英双语工作坊,从“五月的风”雕塑延伸至青岛红色历史,通过中英双语对话感受城市精神,实现语言学习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连续举办27届的外文短剧大赛特邀150余名中小学生观摩《春生敦煌》《失落的村庄》等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剧目,在跨文化戏剧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

  “Echo译述”多语校史讲解团,涵盖7个语种的师生团队为研学少年提供校情校史定制化讲解,让广大中小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亲身感受,将青大精神和梦想的种子深植童心。
  家长们在反馈中感慨:“最有温度的思政课堂,这种教育太有意义了!”“孩子回到家神采飞扬地跟我说,妈妈,大学真好!”
  二、志愿服务:青春的责任田
  “知行合一润初心,躬身奉献强担当”。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学生志愿者联合市南区教体局,组织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的学生们开展“栈桥英语角”活动,通过沉浸式外语实践和互动式文化体验,用英日韩等7国语言介绍青岛历史、美食及特色品牌,实现了思政教育从“课堂输入”到“文化输出”的升华。学生志愿者深情回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作为文化桥梁的力量,更坚定了用专业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的使命担当。期待与新时代青少年携手,向世界传递更动人的中国声音。”

  项目在城市发展中寻资源,联合青岛市外办、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旅局等单位组织开展“译象青岛”城市文化外译工程,协助完成小青岛等20处地标景观、100余处主要人文景观的多语标准化翻译,为青岛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贡献青大力量。
  三、教研相长:育人的同心圆
  “跨学段教研破壁垒,螺旋式提升育新人”。青岛大学外语学院与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青岛市崂山区中韩小学等近30所中小学建立“大中小学多语思政共建基地”及“脑认知与语言科学研究中心共建基地”,团队整合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及脑科学前沿成果,助力中小学生提升外语口语、语言演说及记忆思维等学习能力。通过开展培训、联合教研、校外导师聘任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形成教育合力。

  历经阶段性探索,外语学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项目已形成“党建引领、专业赋能、实践育人”的特色发展路径,以“教师党员带头设计课程、学生党员带头参与实践”的双带头机制,将思政教育融入党员发展全流程,学生第二党支部获批学校第三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教工一支部获批第三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今年,项目团队探索多语种思政教学模式,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成为省内思政教育创新的标杆案例。
  未来,青岛大学外语学院会带着“博学外国语,笃行中国心”的院训,从“小课堂”的理论深耕到“大课堂”的实践浸润,以系统观念绘就育人长卷,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提供“青大方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