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根植黄河文化,彰显育人特色——青岛工学院黄河文化赋能的新文科通识教育“四维闭环”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5-06-03 08:46:00
青岛工学院
  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浪潮下,加强通识教育、创新育人体系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路径。青岛工学院立足自身定位,深挖黄河文化精神内核,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职后发展需求为导向,创新性地构建黄河文化赋能的新文科通识教育“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产业服务”四维闭环文化育人体系,在拓宽育人维度、提升教育实效上持续发力,为应用型高校新文科文化育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一、建设厚植黄河文化精髓的新文科通识育人资源体系,构建黄河文化多元传承载体
  依托《青岛工学院通识教育改革方案》,组建跨学科团队,探索黄河文化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紧抓“文化传承”主线,以“文化熏陶”为核心,构建“1体系、3系列、1批”多元传承载体。建成集“收藏、展示、教学、研究”功能于一体的黄河非遗文化馆等文化育人资源体系,建设《跟着黄河游非遗》等系列课程、出版《中国印染纹样文化研究》等系列教材、立项《基于黄河文化基因赓续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新范式研究》等系列课题,打造山东省调水中心胶州站等一批实践基地。营造浸润式全方位文化生态,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创新文化育人范式。
  二、构建新文科“黄河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应用能力与产业需求精准衔接
  以提升学生核心素质为目标,实现文化传承与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形成系统化的黄河文化融入全过程育人架构,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黄河文化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独特魅力。创新现场教学、实践体验与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方式,借助VR和AR技术重现黄河古战场、古代城市风貌,增强学习趣味性与参与感。组建高水平黄河文化跨学科教学团队,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重构核心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应用能力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打造新文科协同创新科研平台体系,促进科研攻关与区域痛点深度契合
  打破科研与产业服务壁垒,打造以黄河文化研究院、山东省服务黄河国家战略研究团队为核心的“1研究院 + 4团队”科研矩阵,构建“文化 + 产业”共生发展体系。建立揭榜挂帅与教研项目驱动机制,以黄河文化科研创新课题研究反哺教学,以促进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为服务宗旨,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双挂”等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教师挂职企业副总,企业专家挂职学校导师授课,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赛促学与创业孵化结合,有机融入黄河文化精神。实现了科研、教学与产业服务的良性互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建立全流程闭环产业服务反馈机制,实现需求响应与服务质量持续优化 
  通过系统性整合需求识别、服务实施、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等环节,实现服务质量的螺旋式提升。以黄河文化为纽带,通过“课程共建-项目共研-人才共育”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产业服务能力,建设黄河特色产业学院与协同创新中心,成立“胶州市青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打造黄河文化驱动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构建黄河文化经济共同体,推动区域协同;成立黄河山东段产业协同联盟,搭建数字化协同平台。形成了“需求-服务-评价-改进”全流程反馈系统,实现服务质量螺旋式提升与持续优化。
  五、实现黄河文化赋能新文科通识育人新格局,实现育人质量新提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黄河文化赋能的新文科通识教育“四维闭环”文化育人体系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4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出版7部黄河文化特色教材,且被多所院校选用;获批“应用型本科通识教育教学内容与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等8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黄河文化研究项目24项及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类研究项目180余项;获批山东省第五届、第六届文化创新奖等,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发展;提升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就业对口率超90%,在生态修复、文旅开发等领域表现出色;推动了区域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获得地方政府高度认可。这些成绩有效提升了新文科的育人质量,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有力推动了学校新文科专业建设与发展。      
  青岛工学院以黄河文化赋能新文科通识教育“四维闭环”文化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不仅较好地破解了传统文化传承与产教协同的难题,构建起文化育人与服务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更为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青岛工学院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这一育人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在新文科建设的道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姜翠萍 周晓东 李占军 乔志丹 )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