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济南大学全面推行本科数字教育
2024-07-30 08:32:00
济南大学
  近日,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济南大学参赛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9项、优秀奖19项,共计64项国家级奖项,并获得全国总决赛优胜学校称号,刷新历史最好成绩。本次大赛,展现了我国高校信息技术领域学子的最高水平。
  “济南大学学子取得的优异成绩,得益于我们推出的本科数字教育行动方案。这项改革举措,旨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探索具有济南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改革新方向和实践新路径。”济南大学校长刘宗明介绍说。
  《济南大学本科数字教育行动方案》自2024年推开以来,该校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传统本科专业交叉融合,推进本科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
  目前,济南大学通过七大措施全力推进学校本科数字教育工作。
  建设人工智能公共课程体系。对《大学计算机》等公共课程进行优化升级,将传统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关内容转为线上课程,增设人工智能模块,建设人工智能公共课程体系。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求和“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逐步扩大人工智能公共课程体系的覆盖面,开设面向全校的人工智能核心通识课程。
  推动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改造专业核心课程,逐步构建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鼓励人工智能行业企业力量有序参与,通过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等多种途径,合作开发课程,共建实践基地。
  探索新型课程组织形式及智慧教学模式。推动线上课程资源建设,立项人工智能交叉课程建设,加快数字教材出版,大规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辅助教学,持续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结合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创新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加强数字化新型教学场景应用。
  加强数字化平台软硬件条件建设。强化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集教学、学习及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教学平台。基于学校高性能计算平台等资源设施提供基础算力服务,引进企业服务资源,满足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需求。加强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智慧教学实验室、智慧教室等硬件条件建设,创设沉浸式立体化学习环境。
  建设“人工智能+”师资队伍。为保障本科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学校组建“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共同推动方案实施。调研现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依托相关学院以及行业企业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学团队;统筹做好年度人才引进计划,保障人工智能师资队伍的足额配备;定期开展师资能力培训,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师资队伍理论素养及实践能力。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探索“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培养新模式,推动数字素养融入师范生培养体系;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新机制,面向非人工智能专业背景教师,开展人工智能导论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面向“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开展跨学科融合的人工智能专业素养提升培训,通过专题研讨、学术交流等形式增强教师理论素养及实践创新能力。
  营造学校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良好氛围。将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全面融入“第二课堂”,营造数字化应用浓厚氛围,激发学生应用数字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加强社团建设,组织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相关的主题活动;推动数字技术普及,举办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信息安全系列专题名家讲座;强化数字技术应用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组织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应用等竞赛活动。
  预计到2027年,济南大学将实现30个左右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完成大学计算机类公共课程改造,建设人工智能公共课程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专业领域应用的本科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150门左右;出版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材20部;开展数字教育教学改革,培育相关高水平教学成果7-10项;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智慧教学实验室3-5个,建设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人工智能+”师资队伍达到100人左右,教师数字素养显著提升;学校数字教育氛围浓厚,学生数字意识、数字知识、数字技能及应用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济南大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部署。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济大智慧和力量。”济南大学党委书记刘春华说。(通讯员:刘珂珂)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854845608 2024-07-29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