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走进山东农业大学 - 农学院:粮安天下,强国正当时!
2022-05-02 19:39:00
山东农业大学
院长寄语:





厚植“三农情怀”,勇担强农兴农之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堪当民族复兴之大任。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热忱欢迎有志青年投身强农兴农事业,勇攀农业科技高峰,让梦想的种子在农学院这片沃土茁壮成长,共同守护农业中国“芯”!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孔令让

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历史可以追溯至1906年成立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涌现出余松烈、李晴祺等一大批名师大家,培养出李振声、朱兆良、山仑、李培武等一批“两院院士”和顶尖人才

如今,山东农业大农林学科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排名前200名,国内排第7位;作物学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最新农业科学ESI全球排名居前1.618‰,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一流的师资队伍


一流的学科平台


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个;拥有作物生物学国家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综合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山东泰安分中心、国家黄淮海转基因小麦中试和产业化基地、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等12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以李振声、山仑、李培武等院士为杰出代表的各类优秀人才13000余人;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成果奖80多项,其中李晴祺教授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杨景林教授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孔令让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1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 


2021年,新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13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SCI收录72篇,高影响因子论文33篇。

近年,学院科研团队先后克隆并解析小麦抗赤霉病主效基因、解析小麦生态适应性进化机制、克隆玉米抗纹枯病基因、克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克隆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等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科学》《美国科学院院报》《自然·遗传学》《自然·通讯》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

 一流的社会服务能力 


近年来,学院累计审定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新品种70多个,获新品种保护权45项。其中小麦新品种山农30和山农29在2019年、“山农28号”在2020年连续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学院每年选派200余人次的专家教授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日报》在头版专题报道
学院为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2021年,学院审定国家新品种3个、省级新品种11个;权专利26项。制定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2项。签订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合同20项,合同金额1396.5万元,4项栽培技术入选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组织专家230余人次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技日报》在头版专题报道学院为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响;学院获得“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百名党员专家联百村活动

学院获得“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先后选送60余人次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后研究;100余人次赴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考察、合作研究或访问交流;与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或合作关系

学院选派青年教师赴境外交流
三全育人,打造多样的大学生活


 招生专业 


 

01
农学(省属公费农科生)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山东省首批品牌专业

02
农学(新农科实验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山东省首批品牌专业

·拥有本硕博贯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03
种子科学与工程(新农科实验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山东省品牌专业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优势特色专业

·拥有本硕博贯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04
植物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

·拥有本硕博贯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05
中药资源与开发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优势特色专业

·拥有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项项成果的问世

一组组数据的证明

向大家诉说着

山东农大农学人奋进、求实的精神姿态

这里你将遇见对标世界水准的科学研究水平

这里拥有着无数催人奋进的农学故事

来农学,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欢迎同学们报考农学院

实现心中的强农梦、中国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833221096 2021-09-02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