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总编专栏
海外“水文凭”治理,根本还在用人单位严守底线,决不能成为利益寻租便捷通道!
文 / 陈志文
2025-09-15
当留学常态化后,尤其是面对一些海外私立高校滥发文凭的现状,以及我们在海外学历认证政策上的受限,用人单位尤其是体制内单位必须守住用人的红线

  日前,山西博物院公示新招聘的工作人员引起舆论关注,其中多名来自泰国,韩国以及俄罗斯的博士,被舆论质疑是利益寻租。相关部门回应质疑时表示,招聘流程合规。

  此前聊城人民医院引进人才公示引起轩然大波,在一批国内名校的研究生中,来自菲律宾永恒大学的2名博士引起舆论质疑,事发后虽然相关部门表态进行调查,但至今没有发布进一步消息。

  2022年,湖南某高校一口气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博士,海外“水文凭”事件被摆在了桌面,备受公众质疑。随后相关部门开始采取系列措施全面治理海外“水文凭”。

  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对海外“水文凭”的认证治理。从2021年至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先后发布了8次加强认证的通告,对存在滥发文凭嫌疑的海外高校增加认证环节,延长认证周期。这8次通告共涉及几十所海外高校,主要是来自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与个别欧洲国家,其中菲律宾私立高校高居榜首,18所私立高校被警示“加强认证”,其中菲律宾永恒大学与亚当森大学均是二次上榜,可以说是“惯犯”。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通知公告栏截图

  在5月22日第八次加强认证的通报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一改外交辞令,对一些海外高校滥发文凭的恶劣做法直接批评。比如对于菲律宾永恒大学,该公告表示:“拉古纳分校曾于2022年12月14日被我中心加强审查。在加强审查解除后,我中心发现该校在加强审查期间虚报博士招生规模,与认证数据严重不符。

  对于亚当森大学,通告表示,“在加强审查解除后,我中心发现该校部分博士学习时间短于中菲互认协议中对菲律宾博士学位要求的最短修业年限。在我中心为相关申请人出具‘暂不予认证通知单’后,亚当森大学修改了相关申请人的学位证书和成绩单,更改了学位授予时间。”也就是说,这所学校在配合学生作假!

  留学服务中心还特别重申强调:“学位证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代表个人的学术水平和学习经历。修改学位证书的行为极不严肃,涉及此类情况的文凭证书不符合我中心认证标准”

  可以说,面对这些私立大学滥发文凭的恶劣行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忍无可忍,不再顾忌涉外礼仪,直接痛斥,不给这些高校留任何情面。

  我国海外学历认证的基本逻辑,是基于与相关国家签署双边互认学历的基础上的真实性认证,即对方国家认可的,我们就认可,并不是质量认证,这就给了海外一些质量监管松懈的私立高校滥发文凭以可乘之机。比如菲律宾很多私立大学的博士学习周期最低就是2年,而质量要求几乎形同虚设。网上有大量的推广广告说的赤裸裸:“每年线下学习3个月,毕业要求低,2年保证拿博士”。

  此次山西博物院招聘的韩国某高校也类似,不仅学制短,其中文的招生简章上很明确地说:对外语没有要求,论文可以用中文写,最后翻译成英文或韩文即可。

  相比国内与英美著名高校的博士质量控制,这些学校的博士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就是“水博士”,但我们受制于海外学历认证的基本逻辑,还不得不给与认证。

  虽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不断发出加强认证的警告,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彻底“质量”问题。比如此次聊城人民医院“引进人才”,毫不顾忌教育部对菲律宾永恒大学学历的多次加强认证的通告,甚至是痛斥,仍然坚持引进了这所大学英语与工商管理专业的两名博士。类似用人单位有恃无恐的原因大概是,既然海外学历已经获得认证,就说明在资格上是合格的,在程序上不违规。甚至还有人反驳说,“不能搞出身歧视,教育部认证了”。

  治理海外“水文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显然无法仅靠严格认证完成。更何况受制于海外学历认证的政策局限,面对海外私立学校肆无忌惮滥发文凭的现状,我们是无法从认证环节根本杜绝的。怎么办?一方面可能需要增加一个质量评估,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用人单位严把质量关,而不是借用政策空间徇私舞弊,进行利益寻租,尤其是体制内单位。

  我们见过哪个互联网大厂聘用菲律宾、韩国这些滥发文凭的大学的博士?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后,人人都有一张文凭,这时用人的公平公正,就替代bet36体育备用、研究生考试,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起点与关键,因此加强就业、用人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就尤为重要。

  近年国内“萝卜招聘”舆情事件频发,基本都是体制内单位在招聘时录用了大量低层次大学毕业生,引起公众质疑。同理,当留学常态化后,尤其是面对一些海外私立高校滥发文凭的现状,以及我们在海外学历认证政策上的受限,用人单位尤其是体制内单位必须守住用人的红线,不能给金钱与权力寻租打开方便之门,也呼吁各级监察部门加强对类似用人招聘的核查力度,这不仅涉及“水文凭”的治理,也触及最基本的公平公正。

简介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多年重点从事教育改革与治理研究。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