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好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有优势的,要坚定文化自信,把自己好的东西坚持好,把国外好的东西借鉴好,与时俱进、开放发展,让孩子们有更广阔的眼界、更开阔的思路、更开放的观念,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勇于创造世界奇迹的国之栋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坚定教育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基础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充分认识我国基础教育在世界上的优势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事关家庭幸福和谐、事关学生健康成长。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推动基础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教育进步最快的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已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确立优先地位,明确教育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重教尚学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走过了由旧到新、由小到大的非凡历程,实现了由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中小学和高等学校调研考察,召开一系列座谈会,亲自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成立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多次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亲自审议教育改革文件政策、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把教育作为主题听取专家辅导报告等等,充分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亲力亲为,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教育自信的最大底气。
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动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明确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方式和途径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并由党和政府推动上升为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和法律,成为引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推动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着力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育人体系和育人方式。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围绕中小学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了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为导向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形成更高水平、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素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理论,已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其他国际文献中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和介绍,具有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
改革教育体制,完善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制度体系。进入新时代,我国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评价制度、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基础教育体系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回应人民群众期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化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依法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提供,构建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普通高中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普通高校基于统一bet36体育备用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逐步确立,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形成中央领导、合理授权、系统完整、科学规范、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模式。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入体制,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创新培养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模式。我国作为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推进教育改革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即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整体部署和局部试点结合起来,释放和激发了地方、学校及相关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校层面教学变革、课程开发、教师研修、管理创新与领导发展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层出不穷;地方层面旨在推动优质均衡发展的区域统筹、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的尝试不断突破;基于理论指导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不断深化。2020年,经合组织出版《对标中国教育体系的表现:OECD中国教育质量报告》,指出了中国教育体系的优势:社会和教育对学习有相当大的投入,学生有很高的志向和积极性,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合作文化,注重学习的秩序井然的课堂,高质量的教学和优异的学习成果。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中国建立了世界一流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以适应国家卓越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成就在最近的全球教育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应用信息技术,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国始终把信息技术摆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将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推进,信息化基本建设实现全面覆盖,大规模应用模式取得重大突破,为基础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近年来,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聚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项目获得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这是联合国系统内教育信息化最高奖项。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确保公共数字学习平台普遍访问和有效使用的杰出举措,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使教学和学习更加普及,为全球数字教育变革提供了有益经验。
坚定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国教育自信
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机制,教育自信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不断构建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国教育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走出一条真正体现中国精神、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的教育改革之路。
坚守优秀文化传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观念,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立德、立功、立言”的教育理想,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温故知新”教与学的理念和方法,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职责,至今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素质教育思想自其发端就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理念下,重新阐释和运用“三方达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古训所包含的“立德树人”“平等”“有差别的平等”等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改革需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挖掘博大精深的教育智慧,结合时代需要进行教育变革实践,是中国教育自信构建的历史文化基础。
立足中国国情教情。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了我们的教育自信。
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国文化向来是开放的,有着强大的兼容性、柔韧度和渗透力。坚持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并不是关起门来搞改革,而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择善而从、兼容并蓄,广泛吸纳融合一切外来优秀教育成果,在学习、消化、吸收、再创造中锻造出独特的中国教育模式。中国基础教育要在吸收世界优秀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兼容并包地与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中国教育的特色更加鲜明。
新时代新征程努力办好基础教育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部署。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求我们办好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挥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激扬教育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改革创新的磅礴正能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基础教育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大思政课”教育体系,强化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育人,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打牢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底色、打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打牢民族复兴人才奠基底色。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公共服务,特别是义务教育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要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每个孩子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全面普及基础教育,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教育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加大对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支持力度,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强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和托管帮扶工程,有效促进县域高中整体提升、办出特色。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优化师范生培养,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抢抓数字化智能化新机遇,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为教育改革发展创新路径、重塑形态、促进成长成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面对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新机遇,我们必须主动作为,加强研究、趋利避害、提前布局,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育管理和评价改革。鼓励支持积极探索未来教育和学校新样态,使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加快构建中国教育学,为世界教育知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中国基础教育要进入世界前列,必须厚植中国教育理论优势,绘制世界教育理论的“中国版本”。中国教育学应坚持中国教育文化的主体地位,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吸纳世界先进教育理念与经验,与中国教育的变革实践共生共长,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国际社会分享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和特色,为构建教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