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强国大家谈:中小学如何实现优质发展?两位校长这样说
2023-07-17 16:44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把更优质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追求

北京小学校长 李明新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就要把握义务教育的价值走向,“更优质”将是它的新目标。只有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才能更真切缓解广大家长在教育上的“焦虑”,才能使人民更拥护、更相信、更支持我们的教育改革。因此,那种“没有公平的优质”或“没有优质的公平”都不是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教育内涵。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发展,要解决纵横两方面问题,横向要解决办好每一所学校问题,纵向要解决教好每一个学生问题。

  一是创新机制赋能“小”学校优质发展。这里的“小”是指规模小、资源少、底子薄的学校。尽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小”学校创造了新资源均衡分配的机会,但是发展实力还是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这样的学校,城区有,乡村也有。因此,在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探索师资、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能量转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问题。

  去年,北京市西城区启动了涉及13所小学和6所中学的“小而美”“小而精”项目工程,以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为契机,赋能这些学校新的发展。北京小学创新了组团式输入方式,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体现了文化引领、团队赋能、精准轮岗的作用,使“小”学校实现了内涵式发展,受到教师、家长的充分肯定。

  二是提升价值再塑学校教育品质。对于学校来说,优质教育的聚焦点就是最大限度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是一种教育价值的提升,也是一种教育品质的再塑。学校应该如何再塑教育品质呢?

  首先,以新质量评价观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要建设“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评价观。评价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四个质量观:第一是全体观,是不是面向人人,走出面向部分;第二是全面观,是不是发展全面,走出片面发展;第三是素养观,是不是培育了核心素养,走出低效教学;第四是个性观,是不是体现因材施教,走出整齐划一。我们应该以新的质量评价促进育人方式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统整、从理解记忆走向知行合一。

  其次,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根本改革课程教学。“服务学生发展”包括既促进全面发展,又满足个性化需求。学校应该以新课程供给与新教学文化实现学生新发展。学校课程供给的概念就要从课内育人体系建构转变到课内课后育人体系一体化建构上来。要立足需求看供给。其中,表内课程要补齐短板,使课程既体现面向全体,又体现全面发展;而表外课程,则要整合资源,挖掘潜力,使课程供给体现面向人人,自主选择,满足个性化成长。课堂教学质量是优质教育的焦点。要创造优质的课堂教学,就要形成新的教学文化,这种教学文化以21世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习方式变革为中心。新教学文化中应该突出以下几点:一要凸显核心素养中创新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些素养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二要创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争论、敢创造。教师要教在兴趣动机、教在学习方法、教在思维品质;学生要追求爱学乐学、能学会学、活学善学。三要探索数字化转型下的未来教学,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教育,有效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三是以提高师德师能为重点打造优良的教师团队。一个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更加优质的教育一定离不开更加优质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要着力教师队伍建设,以深化职业认知为视角提高师德水平,以机制创新为手段激发教师成长的主体性,以提高新时代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赋能教师发展。

基于教育强国建设 谋划高中教育改革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长 卫新

  当代青少年学生面临海量网络信息的冲击,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信息迷航”。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如何将正确的、充满正能量的核心价值理念,沁入青年学子心中,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程中,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事项值得优先关注:一要强心,价值引领,立德树人;二要衔接,中学大学贯通培养;三要拓展,多元特色,课程育人。

  一是立德树人,通过德育体系,价值引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强国建设,以德育人为要。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价值观引领尤为重要。苏州中学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构建高品质德育范式,开展“五育”融合的学科思政育人实践,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以科学的方法求和谐的发展。

  二是人才培养,通过项目体式,学段贯通,落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教育强国建设,创新人才为重。普通高中阶段人才培养,要着眼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具有中国心灵和世界眼光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不能仅看高中阶段,需要向下贯通义务教育、向上贯通高校需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渐趋淡化学段之间的边界。苏州中学向下对接义务教育,开设“新六艺”课程;向上联合高校开设大学先修课、专业强基课、英才计划课,对接“双一流”高校“强基计划”,落实导师制、学长制、课题制等,注重培育学生的“动力、眼界、深度思考”,专注于学生的“兴趣、思想、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缜思、辨思、创思”,实施人才贯通式培养。通过多元、融合、贯通,宽口径,激活兴趣;广视野,生涯导航;深探索,专业培养;学段贯通,为国强基。

  三是课程拓展,通过书院体制,特色课程,以文化涵育项目助力人才培养。教育强国建设,课程育人为基。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志趣禀赋各不相同,课程实施当不求一律,学生升学也需要更多路径。当前统一的课程教学与升学路径,难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个性化需求。只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才能实现课程育人的优质高效。苏州中学依托苏州府学和紫阳书院文脉传承,借鉴古代书院和现代书院优点,整合“千年庭院”文化空间,探索现代新书院制育人模式,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书院制课程基地,在确保国家课程开齐开足的前提下,开发“面向全体、自主选择、分级研修”的多元化课程,给学生更多可供选择的自主选修课、大学先修课、综合实践课、登峰竞赛课等,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的成长路径。

  从已有的实践来看,教育强国建设必须牢牢坚守价值观阵地,通过德育体系、价值引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探索六大转型:一是从关注升学到关注国家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型,二是从“千校一面”到“量身定制”的课程体系转型,三是从目标驱动到兴趣驱动的学习机制转型,四是从习题解答到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转型,五是从部门管理到项目管理的育人模式转型,六是从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估的评价方式转型。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更有益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与成长。

  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普通高中肩负重任。我们相信,只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就一定能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