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
2025-06-17
我们应积极探索如何善用AI技术,引导社会结构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在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教育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知识的获取与传播方式,更促使教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开辟了新路径。
一、教育转型: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
在AI已具备强大知识储备的今天,事实性知识的传授虽仍有一定价值,但将不再是教育的核心重点。教育的重心应转向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育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大量信息,却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而AI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在AI的辅助下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例如,AI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为其推送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同时,AI技术也促使教育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同伴交流和自主探索。在AI赋能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可以通过AI工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AI平台进行合作学习,分享学习经验和成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AI人才培养:传承与创新并重
在AI人才培养中,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教育智慧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一方面,要传承中国传统教育中注重品德修养、人文精神培养的优良传统,将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AI时代需求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应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既包括AI技术的基础课程,如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也包括跨学科的融合课程,如AI与人文、AI与艺术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项目实践、科研创新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战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AI研发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AI赋能:工作模式与人际互动的重塑
AI赋能将改变工作模式,使人类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在AI的辅助下,许多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可以由AI完成,人类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需要创造力、经验积累和情感交流的领域。例如,AI可以作为教师的智能助理,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和管理,但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情感引导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从社会影响来看,AI表面上可能会减少部分人际协作,但在更深层次上,它将促进更高质量的人际互动。AI可以承担一些重复性的沟通和服务工作,使人类能够更专注于需要情感交流和创造性思维的高级协作。例如,在团队协作中,AI可以负责数据分析和信息整理,团队成员则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意构思和决策制定上,从而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教育模式变革:减轻压力,培养创造力
当前中国教育升学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为了培养更具创造力的学生,需要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减轻学生压力,同时调整教育评价指标,将能力和素养作为核心考量因素。
在减轻学生压力方面,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考试和作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掘自身的潜力。
在调整教育评价指标方面,要改变以往以科研成果、论文数量等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做法,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因素,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它促使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为学校AI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重塑了工作模式和人际互动方式,也对教育模式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积极探索如何善用AI技术,引导社会结构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简介
李志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联系
bianji@eol.cn

手 机 扫 码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