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打造特色专栏新高度 引领学科发展新方向——《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纪检监察研究”专栏建设经验
2025-10-17 17:18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将纪检监察学纳入国家一级学科目录,标志着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步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2025年在全国高校学报中率先开设“纪检监察研究”特色专栏。该专栏依托学校作为全国首批5所拥有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高校的学科优势,以及2025年3月成立的纪检监察学院(下设纪检监察理论、党的纪律学、监察法学、廉政学、数字纪检监察5个二级学科方向)的学术资源,构建了涵盖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内容的“四位一体”特色专栏发展模式。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专栏发展根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纪检监察研究”专栏自创办后,坚持正确的政治、价值和学术取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战略部署,探讨纪检监察学理论与工作实践创新。该专栏发挥学术期刊引领作用,推动学科建设,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与智力支持。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服务学科体系构建。专栏系统规划并组织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的深度阐释文章,既研究其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又追溯其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渊源。通过设置“党的自我革命研究”“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等专题栏目,联合发布选题指南,组织专题笔谈,将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学科发展的理论根基。专栏成果直接支撑学校开展纪检监察省部级重点课题和原创性本科教材建设专项研究,推动学科知识体系标准化建设。

  二是立足人民立场,聚焦基层治理实践。专栏引导研究者坚守人民立场,组织发起“基层监督现代化”“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文化研究”等主题征文,推动学者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和作风问题。专栏参与推介的“廉洁雷波数字监督平台”在彝族聚居区实现医疗、民生等7大领域嵌入式监督,促使基层信访量明显下降,切实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实践效能。

  三是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学科使命担当。专栏紧密对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等战略部署,重点围绕“一把手”监督与同级监督机制完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识别查处、受贿行贿一体化惩治等关键议题组织专题研究。刊发的《纪检监察大语言模型:应用场景、算法逻辑及治理挑战》等4篇数字纪检监察文章,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分论坛引发专家学者热议,展现了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担当。

  二、推动实践创新,提升专栏学术引领力

  学报“纪检监察研究”专栏发挥学术交流平台纽带作用,搭建理论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沟通渠道,构建实践前沿经验与学术理论创新研究良性互动机制。该专栏立足工作实际需求,聚焦改革重难点问题,为实务部门提供理论指导,为理论研究注入实践智慧,实现学术研究与实务工作有机融合、双向赋能。

  一是搭建实践转化平台,促进知识生产迭代。该专栏依托四川省数字监督重点实验室,刊发经严格脱密处理的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案件调查报告及审理报告并转化为有学术价值的专题文章。例如,重点支持推广的“廉洁雷波数字监督平台”在基层治理中成效显著,成功预警违规事件300余起;“廉洁殡葬数字监督平台”作为数字化监督典范,在宜宾市应用中精准识别40个关键风险点,构建29个智能化监督模型,实现殡葬服务全流程动态预警和精准监督,被业内专家誉为“监督范式革命”典型案例。这两个平台创新实践提升了监督效能,为数字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

  二是创新研究方法,强化学科范式建设。作为交叉学科平台,专栏大力推广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大数据分析、文本挖掘等多元方法在纪检监察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哲社预印本”,探索全流程学术交流新模式。2025年7月,专栏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专题刊发,数字纪检监察系列论文被列为重点推荐成果,辐射全国学术界。

  三是构建质量保障机制,打造学术精品成果。专栏建立严格的审稿规范,设置评审绿色通道,优秀稿件优先刊发。2025年6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2025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精品期刊展。专栏优秀论文被精心汇编成册报送四川省纪委数字监察室等机关单位,持续优化“技术栅栏”方案,为“不能腐”机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东华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学报正式签署《合作共建“纪检监察研究”特色专栏合作意向书》,着力打造国内首个以学术期刊联动为核心的“纪检监察研究”学术共同体。

  三、深化育人融合,增强专栏人才支撑力

  学报“纪检监察研究”专栏深度整合学术资源与教育实践,创新性构建学术研究平台与人才培养机制紧密结合的发展框架。该专栏既重视传统学术期刊出版职能,又构建覆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全阶段的递进式培养体系,还促进产学研用多维度协同发展,形成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育人模式。通过这一融合机制,专栏发挥学术期刊知识传播和交流平台优势,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性作用,为社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一是构建阶梯式育人机制。该专栏设立“青年学者论坛”“新锐视点”专栏,为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青年教师提供学术成果发表平台;开设“纪检监察课程教学法与案例研究”专题,助力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校纪检监察专业“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培养链条的建设提供支撑。

  二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该专栏积极破除学科壁垒,通过联合举办“学术前沿论坛”、协同设置“交叉学科研究”专题等途径,吸引具备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背景的优秀学者投身于纪检监察研究。培育“廉洁心理学”“廉政经济学”“数字监察学”等新兴交叉领域,为学科发展注入持续创新活力。

  三是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该专栏秉持开放包容、融合共生的核心理念,通过制度创新和平台搭建,创造性地构建了学术界与实务界双向互通的“旋转门”交流机制。具体而言,专栏精心策划并持续推出了“理论家与实务家对话”系列专题文章,以此为载体搭建起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深度对话的桥梁,既促进了学术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又推动了实务经验的系统化提炼,最终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和有机整合。

  四、拓展数字传播,提升专栏学术影响力

  学报“纪检监察研究”专栏积极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致力于探索学术传播模式的创新转型,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和优化传播流程,着力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智能化学术传播体系,以提升学术成果的传播效率与影响力。

  一是推进知识生态数字化转型。专栏着力突破纸质期刊简单电子化的初期形态,统筹运营微信公众号、电子书、知识库等新媒体矩阵,高质量制作发布学术短视频、专家访谈录、动漫解读等宣传内容。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促进学术传播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显著提升学术成果的社会辐射效应。

  二是优化学术评价机制。在量化评价占主导的现状下,专栏坚定不移地强化理论导向,协同构建以思想深度、学术贡献和社会价值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健全实践部门应用效果评估机制,在宣传推广环节重点突出研究成果的原创性思想价值和实践应用效果,杜绝片面追求发表数量。

  三是构建国际传播体系。积极探索与国际廉政研究机构合作,争取建设为国家级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与国际反腐败研究机构及知名高校建立长效学术对话机制,主办高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系统阐释中国反腐败治理的理论逻辑、制度优势和实践成果,为全球廉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纪检监察研究”专栏建设实践,是高校学术期刊服务新时代纪检监察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探索。该专栏立足党和国家纪检监察事业发展需求,以服务学科建设为目标,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实践创新、深化育人融合、拓展数字传播,已成纪检监察理论研究阵地、实践成果转化平台。下一步,专栏将进一步深化多元主体参与的学术共同体建设,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实务部门合作;拓展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构建智能化学术传播体系;通过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专栏学术引领、创新和贡献能力,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学科体系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