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职业本科冲刺“申硕”,然后呢?
2025-07-12 15:28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全国首所公办职业本科硕士点,要来了!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拟增列名单的公示》。在这份公示中,格外引人瞩目的是包括1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继职业本科之后,职业高校可能诞生第一个硕士点。


职业教育:就业是根本

  这一消息,引发网友广泛讨论,有网友表示:“当职业院校开始培养研究生,那和普通高校还有什么区别?”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坦言:“职业教育的兴旺不是靠学历提升去解决的,是就业,是质量本身。”

  今年,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招收高铁关联专业,专科学历但要求报考者本科学历,被网友戏称“本升专”,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其核心还是现实需要,就业好。

  除了一些本科生“回炉”读专科,近年来随着职业本科教育的稳步发展,部分高分考生放弃名校而选择职业本科院校,其反映的还是职业教育通过“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双重突围,就业好是根本。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工作岗位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某种角度可以说是‘急功近利’,目标导向,岗位需要什么,我马上给你培养什么。简单说就是‘干中学、学中干’。”顺德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徐言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职业教育“面向行业实际需要,培养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的属性,正在以其自身优势,扭转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吸引更多考生报考。

  那么,申硕之后呢?

  职业教育不断提升学历后,和应用型本科以及专业硕士形成了重叠,作为首个申请硕士点的职业院校,其人才培养体系无先例可循,若将传统高校专业硕士的办学经验作为参考,就越办越相似了。

  如何区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应用型专业、专业硕士培养,保持其“就业”优势属性,是职业院校本身需要厘清的。

政策支持:职业院校申硕

  近年来,国家政策明确支持职业教育向本科及以上层次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学校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及以上层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申请硕士学位点,标志着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延伸的重要突破。

  7月9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发布《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北京职业教育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其中明确提出:支持高水平高校与职业院校探索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硕士贯通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

  今年4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指出:建设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探索职业本科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强调技术技能、产教融合和实践能力。这与专业硕士(尤其是应用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这也是当前各地探索高水平高校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的主要原因。

  教育部提出,到2025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将达三分之二,而职业本科培养的毕业生,以其突出的实践能力或将成为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生源。

打破学历“天花板”

  截至目前,我国职业本科高校已达到87所,职业本科驶入发展快车道。业内人士表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或将进入“百校”时代。

  从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职业本科发展已走过6年探索路。当前,职业本科学生bet36体育投注、申博比例逐年上升,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畅通升学渠道,也是职业教育领域讨论和关注的热点。

  如何畅通渠道?建立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及以上的职业教育衔接体系很重要。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受限于学历“天花板”。允许职业院校申硕,不仅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也为学生提供了更清晰的升学路径,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此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若成功获批,将成为全国首所拥有硕士点的职业本科院校。其毕业生可更顺畅地进入专业硕士阶段深造,甚至未来可能实现“本硕贯通”培养,这对于构建“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专业硕士”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特殊意义。

  职业本科“申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突破。

  诚然,职业院校在“申硕”之路上仍无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保持其“职业导向”,避免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的学术型培养模式,确保职业教育的特色不被稀释,无疑是职业院校需要着重关注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科研平台、行业认可度等,同样是社会广泛关注且需要逐步加以改善和提高的关键方向。

  长远来看,职业本科“申硕”,是职业教育提质升级的必然之举。只要坚持“职业导向”,这一举措将为职业教育行稳致远,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为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教育在线所有。

  作者:杨菲菲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江苏省教育厅、北京市教委、南方周末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6-25 15:19
宁夏教育厅 2025-06-23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