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青春 潜心创造
——在中南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2024年6月21日)
中南大学校长 李建成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是你们生命中喜庆而美好的日子,也是你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在此,我代表学校,祝贺同学们学成毕业,即将逐梦远航!向陪伴你们成长的家人、师长和亲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求学中南,经事成才。在中南,你们见证和参与学校建设发展,在学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中贡献了青春力量。在中南,你们追求真理、锤炼品德、茁壮成长,完成了青春蝶变,展现出勇敢且担当、自信向未来的英姿韶华!
同学们,人类文明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奔涌向前,一刻不曾停歇。正是人类孜孜不倦的创造,造就了人类文明历经风雨而绵延不绝,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创造史。同样,对于中南大学来说,从百余年来开医学、矿业、交通诸学科高等教育之先河,到为“两弹一星”作出历史贡献,再到服务新时期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等国之大者,创造已成为中南精神谱系的鲜明底色。
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今天,我和你们在一起,无不感到青年人的激情和磅礴力量。在你们即将毕业之际,我想把“创造”这个关键词送给青春的你们,希望大家迸发出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在创造中激荡无悔人生。
创造呼唤勇敢,是始于兴趣、敢于尝试、终将收获的历程。今年是学校湘雅医学办学110周年,在群星闪耀的湘雅先贤中,有一位令我们特别尊敬的先生,他便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微生物学家、湘雅首届毕业生汤飞凡。我们知道,创造就是做前人不曾、不会或者说不敢尝试的事情。如何成为“敢为天下先”的人?这当中既需要兴趣的驱使,更离不开胆识和魄力。在汤飞凡身上,这些闪亮特质穿越百年时空,仍然激励着我们。
1913年暑期,汤飞凡在江西萍乡煤矿偶遇留美医学博士、也就是后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首任校长颜福庆先生。当时,颜福庆正在用显微镜给矿工检查钩虫病,告诉他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即将在长沙开学。小小显微镜下的大世界,激起了汤飞凡学医的强烈兴趣,使他决心报考湘雅。从湘雅博士毕业后,汤飞凡一辈子都在和抵御疾病打交道,致力于攻克医学医疗难题,为国产青霉素、黄热病疫苗、牛痘疫苗的研制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最终成为预防医学领域的世界顶级科学家。
勇敢是创造者不可或缺的品质,砥砺着人们一往无前地去开拓、去探索。沙眼病原体的发现正是汤飞凡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生动体现。上世纪50年代,我国边远农村地区有“十眼九沙”之说,无数人因此失明。关于沙眼致病原因,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了“细菌病原说”和“病毒病原说”两种学说。汤飞凡勇敢地去挑战这一尚无定论的世界难题,经过数百次实验,成功分离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原体,并冒着失明的危险,毅然将病原体滴进自己左眼,忍受长达40天眼睛肿胀和疼痛之苦才接受治疗,以分析完整的病理过程,最终证实衣原体是导致沙眼的真正病因,彻底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开辟了人类微生物学领域一个新的分支——衣原体目,他也因此被誉为“衣原体之父”。汤飞凡的创造性发现,使得治疗沙眼的药物被迅速找到,大幅降低了中国的沙眼感染率。上世纪80年代初,汤飞凡因重大贡献被国际学术组织授予沙眼金质奖章,并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遗憾的是,他因过世而失去了问鼎诺贝尔奖的机会。
汤飞凡的人生经历启示大家:兴趣可以引导我们找寻到创造的大门,但只有勇敢者才会持续有力地叩击,一旦大门打开,坚毅前行的人们定会领略到无限精彩!
创造源自信念,是直面挑战、矢志坚守、无怨无悔的选择。与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相比,创造意味着向未知进军、朝高峰攀登。其中的艰苦、挑战迎面而来,甚至伴随我们一生。在“进取与放弃”的人生抉择上,支撑我们做出正确决定的是忠诚伟大祖国、奉献人类文明的坚定信念。
在中南校园,曾有一位师者,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每天坐着轮椅前往实验室,他就是被国际同行尊称为“中国金”的金展鹏教授。改革开放初期,金展鹏积极响应提高我国科教水平的号召,考取国家公派留学,到瑞典皇家工学院做访问学者。访学期间,金展鹏直观感受到了国内外科技的巨大差距,更加坚定了为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的信念。经过刻苦钻研,他创造性地将传统材料科学与现代信息科学交叉融合,首创了在一个试样上测定出三元相图整个等温截面的方法,实现了相图实验测量方法的重大突破,被国际公认为“金氏相图测定法”,引领和带动了高通量实验科学的发展,成为当今前沿技术“材料基因工程”的重要思想来源。
创造者前行道路上,艰辛甚至磨难往往会不期而遇。1998年,在事业突飞猛进之时,金展鹏突然高位瘫痪,只能终身与轮椅相伴。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科研创造、潜心育人,先后完成国家863计划等多项重点研发任务,培养了20多位硕士和博士,并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教了一辈子书,做了一辈子科研,他说“最想传授给学生的,当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一信念”。
这里,我想用金展鹏的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轮椅禁锢了我的手脚,却禁锢不了我的思想。只要大脑还在运转,就要学习和创造”。
创造重在实践,是守正创新、知行合一、善作善成的探索。创造本质上是人基于主观能动性进行的实践,既然是实践,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高铁更是由“追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世界。为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中南人中,曾庆元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人们研究列车桥梁系统振动已有百余年历史,其中竖向振动问题已基本解决,而横向振动研究始终没有实质性突破,成为长期困扰铁路工作者的难题。曾庆元在实践中发现,同一桥梁在同一列车、同一轨道和同样车速下,横向振动的多次实测位移会相差几倍。通过分析,他认为列车桥梁系统的振动和输入能量的随机性紧密相关,由此他创造性提出了一整套崭新的“列车桥梁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为九江、五峰山长江大桥等百余座铁路桥梁的横向刚度分析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实践不息,创造不止。后来,曾庆元又聚焦列车脱轨这一世界百年难题,结合铁路工程实践,投身一线反复试验,创立了一套国际上独一无二的列车脱轨分析理论,有力保障了列车走行安全,使得我国在该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创造之路需要智者,更需要实干者。曾庆元的实践历程告诉我们,要在创造实践中基于客观、尊重事实,进而实现创新突破,以善作善成迸发出创造蕴含的巨大革新和推动力量。
创造永无止境,是充满未知、迭代创新、引领未来的课题。创造既是对人类既有认知和实践边界的突破,也是对个体潜能和惯性的超越,而这种突破和超越又会因持续地创造而再次被突破、被超越,从而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特征。在创造这条充满未知且没有终点的征途上,我们应始终秉持开放、创新、进取的姿态,积极拥抱时代进而引领未来。
1956年夏天,在美国汉诺威小镇的达特茅斯学院,科学家们齐聚一堂,就机器模仿人类的思维过程展开热烈讨论,尽管没有形成普遍共识,但是“人工智能”的概念由此诞生,揭开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序幕。近70年来,众多科学家在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这三大学派理念指引下,进行了持续不断地创新探索,创造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特别是近10年来,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创造性成就不断显现,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日益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2016年,Google的AlphaGo击败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显示出机器通过深度强化学习在解决复杂策略游戏中的潜力。bet36体育备用;年至今,OpenAI以创造性的研究,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GPT快速迭代了4代,并推出人工智能对话聊天机器人ChatGPT,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生成的能力快速提升。特别是今年2月,OpenAI发布了人工智能文字生成视频大模型Sora,标志着人工智能在理解真实世界场景并与之互动方面实现飞跃,给全球视频制作领域带来了“核爆级”震动。而创造这一重大技术进展的15人年轻核心团队中,2名研究负责人博士毕业仅1年左右,并不乏“00后”本科生,显示出年轻创造者携手人工智能带来全新未来的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一直承载着人类关于意识与智能的梦想与幻想,驱使着人们不断探索与创造。创造者面对未知的领域,需要持续不断地突破人类科技的现有边界,让“科幻”变成“现实”,实现更多的从“0”到“1”。
岁月如梭,已记录青春筑基未来的音符;奔向未来,将奏响创造激荡人生的旋律。接下来,同学们或继续深造、或步入职场、或自主创业、或投身基层,种种未知、挑战和精彩等待着你们,但唯有创造方能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让不确定变得确定。希望大家拥抱美好明天,投身人生新征程,以不息的创造精神、坚实的创造实践,去铸就非凡事业,激荡精彩人生。
时代的荣光终将属于你们!岁月也必将回报坚毅而勇于创造的你们!
亲爱的同学们,母校是你们永远的家,是你们永远可以感到温暖和依靠的地方。今后,无论你们身在何处、何种职业、年岁几何,母校永远牵挂你们、支持你们、祝福你们,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谢谢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