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复旦大学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2024-05-22 15:51
复旦大学
作者:

  5月22日下午,2023年度复旦大学“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经过院系推荐、形式审查、网络投票以及专家评审等环节,“极端物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整体极化新效应的实验信号”等10项成果入选了2023年度复旦大学“十大科技进展”,“生命振荡高效调频调幅方法的数理基础”等12项成果获得提名。

  复旦大学“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始于2022年,旨在凝心聚力建设“第一个复旦”,深入推进科技评价的改革,表彰激励科研团队原始创新的精神,宣传展示学校科技工作的突破,推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至今已举办两届。

2023年度复旦大学“十大科技进展”获奖名单

(按照所属领域排序)

极端物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整体极化新效应的实验信号

陈金辉、马余刚、周晨升

  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与技术系/核物理与离子束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离子物理创新引智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上海核物理理论研究中心

  建立了矢量介子自旋整体极化的测量方法,并实证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整体极化的理论。研究团队在高能核物理实验中建立了矢量介子自旋整体极化的测量方法,经过多年研究,首次观测到Φ介子的自旋沿着系统的整体轨道角动量方向极化。该测量实证了由我国理论学家提出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整体极化理论。同时,该研究成果观测到的Φ介子整体极化强度远高于传统理论预期,为实验室研究夸克自旋的短程关联提供了途径,从而引领了强相互作用的研究。相关成果于2023年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 Bulletin上。

“治疗”食物链: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方案

贺强、吴纪华、李博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食物链研究破解生态修复难题。2021-2030年已被确立为联合国“生态系统修复十年”。高效推进生态修复是全球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生态修复侧重环境胁迫治理、树种/草种选育。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研究,阐明了食物链多营养级动物对植被及其生态功能恢复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基于食物链的生态修复增效方案,为破解生态修复成效低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在Science、Nature及子刊等期刊发表系列论文,被Science选为封面论文,被Science、Nature专文推介。

宿主特征决定了野生小型哺乳动物中的病毒组成和跨种间传播

张永振

  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建立新发突发传染病预测预警系统奠定基础。能否及如何对未来新发传染病实现预测预警,做到主动防控,减少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研究团队对人类传染病的最重要传染源—啮齿类、蝙蝠和鼩鼱等三类野生哺乳动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病毒组研究,并从地理生境、类群、种群、个体、组织器官五个维度系统揭示了宿主特征等生态因子如何影响病毒组成和病毒的跨物种传播。研究结果为建立像天气预报一样准确的新发传染病预报预测系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发表于Cell,并被Nature亮点报道。

国产新冠mRNA疫苗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林金钟

  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国家疫苗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产新冠mRNA疫苗取得里程碑式进展。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研究团队会同合作单位联合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Omicron XBB.1.5)——RQ3033疫苗沃蓝安安?纳入紧急使用,为中国和世界新冠疫情预防控制贡献力量。这是我国首个基于完整III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通过免疫原性桥接临床获批紧急使用的针对XBB等当前变异株的新冠mRNA疫苗,也有望成为中国第一款正式上市的mRNA生物制药类产品,标志着中国mRNA疫苗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Eclinicalmedicine、Nature。

铁电畴调控的感存算一体架构

刘琦、王建禄

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

  打破传统计算范式,实现感存算一体架构。为克服传统架构中感知、存储和计算功能分离带来的高延时、高功耗等问题,研究团队利用铁电畴调控实现了一种可编程的光电二极管阵列,将灵敏的图像探测、权值存储和高级计算的功能集成到了传感器阵列中,有效减少了感知数据的传输和计算,实时、高效地处理探测数据提高了空间、时间、能源的使用效率,为构建智能视觉系统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2023年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该期刊同期发表“研究简报”对该成果进行了亮点报道。

MOSS:通用可信人工智能模型

邱锡鹏、姜育刚、黄萱菁、张奇、马兴军、吴祖煊、桂韬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上海市智能视觉计算协同创新中心

  在低资源情况下突破大模型技术,构建大语言模型MOSS。研究团队在通用人工智能的高效模型设计、训练算法、鲁棒可信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发布了国内首个类ChatGPT大语言模型MOSS。研究团队在大模型的多模态扩展和可信提升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联合发布人工智能治理开放平台“蒲公英”,系统揭示了文本、图像、视频模型的可信问题并创新提出“六维评测框架”,推动解决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落地难的问题。

  研究团队将数据、代码、模型开源,促进了国内大模型技术的蓬勃发展。目前,MOSS已经在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开源大模型之一。相关成果于2023年在ACL/CVPR/ICML等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

气候变化下新污染物的“冬眠”与“苏醒”

王梓萌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通过追踪青藏冻土污染物的“冬眠”和“苏醒”,突破了污染物赋存形态的传统认知,揭示了气候变化对高寒极地环境的重大生态风险。高寒地区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生态脆弱区,同时也是各种污染物的集散地,但人们对于其真实情况了解甚少。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冻土中发现了大量前所未知的卤代有机物,此类物质以结合残留态存在,且具有随着气候变暖再释放的风险。该发现突破了高寒环境污染物赋存的传统认知,为气候变化应对、新污染物治理和高寒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沿方向。成果于2023年10月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

中性粒细胞上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罗敏、卢智刚、高海

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医学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

  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中性粒细胞在人外周血白细胞中占比50-70%,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屏障。但肿瘤环境下的中性粒细胞(也称多型核髓源抑制细胞,PMN-MDSC)强烈抑制免疫,促进肿瘤进展和恶性转移,与多种癌症的预后差高度相关,寻找其特异性靶点是当前免疫治疗的挑战。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中性粒细胞特异表达的免疫抑制受体CD300ld。阻断CD300ld显著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产生广谱抗肿瘤效果,有望成为免疫治疗新靶点(Nature,2023)。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免疫学会、科学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获Cancer Discovery等杂志亮点推介。

人工智能胰岛素决策系统优化T2DM血糖管理

李小英、陈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人工智能实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个性化精准调控。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管理的关键环节。研究团队联合北京邮电大学王光宇团队基于多中心纵向电子健康记录,采用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强化学习算法,原创性研发T2DM患者个性化、动态、精准调控的胰岛素决策算法。团队围绕算法开发到临床应用多场景开展逐步评估,证实系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该研究有望赋能糖尿病的个性化精准治疗,实现T2DM患者血糖优化管理,推动AI辅助真实临床场景的医疗决策。研究成果2023年发表于Nature Medicine,并被选为News&Views特评。

新一代人工光感受器修复视觉功能

张嘉漪、姜春晖、袁源智、颜彪、郑耿锋

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先进材料实验室/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

  纳米线人工光感受器实现接近视网膜感光机理的视觉修复,有望成为临床上替代感光细胞的新一代医疗器械。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失明后视觉功能的修复是重要的前沿科学问题,也是临床上的重大难题。研究团队联合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姜春晖主任、附属中山医院袁源智主任、先进材料实验室郑耿锋教授,开发了新一代纳米线人工光感受器,成功在小鼠和猕猴两种动物模型上实现视觉修复,视锐度和感光阈值等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于2023年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上。基于该成果的临床试验在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稳步推进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