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华南理工大学“三个加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4-05-13 14:06
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华南理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上下联动、对接需求和拓展岗位,全力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加强上下联动,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压实工作责任。把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常委会重要议题,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分级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就业工作方案,编制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完善激励考评机制,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二级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考核内容。二是突出就业导向。进一步强化就业与专业设置的联动,每年综合考虑人才培养情况、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人才需求等因素,对本科招生计划进行调整。2024年新增5个招生专业,停止3个本科专业招生,设立“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3个双学位试点项目,逐步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人工智能”等课程,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三是强化条件保障。落实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要求,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配齐配强校级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鼓励在院(系)设立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加强专业化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业务培训,鼓励就业指导人员按要求参加相关职称评审。探索建立“一位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一位系主任”负责一个专业、“一位辅导员+一位导师/班主任”负责一名困难学生的工作机制,努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加强需求对接,优化就业服务。一是构建课程集群。以全覆盖、精准化、特色化为目标,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给予学时学分保障。围绕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程建设,遴选打造一批优秀就业指导课程和教材,构建就业指导课程集群,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3门课程入选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程。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办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作用,将大赛内容设计同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及早做好就业准备。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广东省赛中,获两金两银两铜的成绩。完善就业实习管理制度,统筹协调就业实习与教学实习,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参与就业实习实践。开展就业引导工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以个人所能服务社会所需,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不断推进“职业启航活动月”“青春逐梦职场活动月”等活动。三是强化数字赋能。依托“24365 携手促就业”平台等,确保就业政策、资讯、岗位信息等有效推送。全面掌握学生在校情况,从社交、生活、学业等层面对学生个体深入了解,形成学生就业画像,加大就业精准帮扶力度。对于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特殊毕业生群体,建立帮扶工作台账,“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优先提供指导服务、推荐就业岗位、开展培训和就业实习,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加强岗位拓展,扩大就业渠道。一是深入访企拓岗。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认真落实“两个 100”要求,深入访企拓岗,开拓就业岗位。推动二级院系对接用人单位开展集中走访,就岗位需求、招聘要求等进行深度交流,提升岗位的利用率和访企拓岗的实效性。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邀请校友企业、社会用人单位进校开展招聘活动,支持院系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实施“名企实习计划”,组建校企合作教改班,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校外学生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未来创新实验室”等,在人才定向培养、重点领域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对接。借助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完善“分行业就指委+分行业协会”促就业工作机制,举办校企对接交流系列活动,积极拓展岗位资源,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供需双选平台。二是支持就业创业。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大赛,在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7金1银,积极推动相关创业项目成果转化落地。鼓励基于创新的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共有在孵团队108个,团队成员总人数1100余人,创造就业机会2000余个。三是鼓励基层就业。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山区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完善《毕业生赴基层和重点领域就业“笃行奖”奖励办法》,吸引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实施就业“笃行计划”,对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共建“人才工作站”、签署人才实习就业服务基地合作协议等,组织学生赴基层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推荐应届毕业生纳入就业人才库,支持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华南理工大学 2024-05-13 09:48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4-30 15:37
华南理工大学 2024-04-25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