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以奋发之姿共赴新的“赶考”之路
2023-09-27 14:07
南京大学
作者:

  9月24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2023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举行,会上,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代表学校致辞。致辞全文如下:

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2023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

尊敬的信长星书记、陈德铭校友、孙尧副部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太湖之畔、庄里山下、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隆重举行2023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大会的召开也标志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正式全面启用。在此,我谨代表南京大学,向出席大会并见证南大苏州校区正式启用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南京大学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是南京大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特殊日子。当我们置身于高品质、高特质、高颜值的苏州校区时,我们的心中充满敬意和感激!

  我们衷心感谢教育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南大的关心厚爱,你们的高瞻远瞩为苏州校区标定了发展高度;我们衷心感谢苏州市委市政府和苏州高新区对校区建设给予的鼎力支持,你们的用心高效让我们领略了苏州速度;我们衷心感谢各施工单位和全体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你们的精益求精让我们体会了工匠态度;我们衷心感谢支持校区建设的动迁居民,你们的友好热情让我们感知了姑苏温度。此外,我们还要感谢一直关心支持南大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朋友,没有你们的关心帮助,就没有南大苏州校区的今天!

  如果说饱经沧桑的鼓楼校区诉说着南大荣耀辉煌的过去,枝繁叶茂的浦口、仙林校区代表着南大昂扬奋进的当下,那么生机勃勃的苏州校区则承载着南大欣欣向荣、再创辉煌的未来。从虎踞龙盘的金陵城到人间天堂的平江府,地域、环境、氛围虽有所不同,但百廿一系的南大特质却不会改变。

  不变的是我们深沉隽永的报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是南大永恒的基因。无论何时何地,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永远是我们的第一追求。

  不变的是我们历久弥新的诚朴精神。大哉一诚天下动。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唯真是求、唯美力修,引领我们以诚为学、以诚处世、以诚待人。无论何时何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永远是我们的第一风格。

  不变的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卓越追求。常领率先发展、常引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扬时代之风、答时代之问,敢为敢闯敢首创、创新创优创未来。无论何时何地,开放包容、追求卓越永远是我们的第一目标。

  这里拔地而起的又是一个不一样的南大。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殷殷嘱托的开拓之举,作为南京大学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支撑江苏“走在前、做示范”的奋进之行,苏州校区建设也为南大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更多内涵。

  我们要让苏州校区成为发展壮大新工科的主阵地,通过开辟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机器人与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等新学科新赛道,实现学科布局优化充实。要让苏州校区成为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开发资源、开阔思路、开拓举措,做南大发展的增长极、体制创新的试验田、政产学研融合的大平台。要让苏州校区成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结合苏州优势,直面江苏需求、服务国家需要,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要让苏州校区成为培养产业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平台,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以一流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园环境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让苏州校区成为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聚集地,树牢开放办学理念,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加强“内脑”与“外脑”联动,着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使之成为天下英才的向往之地、聚集之地、建功之地。

  新的跑道就在足下,新的答卷已然展开。站在学校事业发展新起点上,面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南京大学必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继续与苏州一道,以奋发之姿共赴新的“赶考”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更好发挥引领、支撑、示范作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南大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嘉宾的拨冗莅临,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