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在清水河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202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5026名本科生和来自22个国家的39名留学生成为成电新主人。典礼上,校长曾勇致辞,勉励同学们让大学四年的探索成为面对挑战、不断进取、激动人心的历险,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栋梁之才。
2023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曾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3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5026名本科生以及来自22个国家的39名留学生来到电子科技大学。我代表全体师生员工,代表亚非书记,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祝贺!祝贺你们考入电子科大,也感谢你们和你们的父母、你们的中学老师对电子科大的信任。
你们当中,有一位来自四川泸州的张裕鑫同学。为了供孩子读书,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留他一人在家。生活的磨练激发了他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从小成绩优异的他,今年考上了软件工程专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正满身是泥在田间收割稻谷。对于未来,他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开发出受大众欢迎的软件,造福更多的人。他说:“如果我们身处困境,仍然要坚守自己,仍然要相信未来,相信自己有大好前途,闯荡出去总会有出路的。”
还有一位来自贵州岑巩的邱粤同学。他上初中时了解到有一个叫电子科技大学的学校到家乡做帮扶,帮助家乡建设,当时的他便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以后要考到成电。经过多年的努力,今年邱粤同学被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他说他将拼尽全力,学好本领,以成电学生的身份回报家乡,助力家乡振兴。
今年,我们还有四对双胞胎,同时考入电子科大。他们分别是:来自广东的双胞胎姐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李惠欣和李惠莹同学;来自新疆的双胞胎兄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沈李鑫和沈李金同学;来自重庆的双胞胎姐妹,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的许珂瑗同学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许珂瑞同学;以及来自四川的双胞胎兄弟,自动化工程学院的徐彻同学和格拉斯哥学院的屈涛同学。他(她)们都是因为对电子信息的浓厚兴趣,同时选择了电子科大。
同学们,未来四年,你们将在成电演绎精彩的青春故事,四年后,你们可以向师长和父母分享在美丽成电的感动、喜悦和奋斗历程。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几位成电人的故事。
前不久,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最新技术成果实现了体育赛事无压缩8K超高清视频的超低延时无线传输。这项成果就是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太赫兹通信团队的80Gbps太赫兹实时通信系统,也是太赫兹通信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的一次尝试。团队带头人陈智教授说,经过多年努力,从器件与系统自主研发,到技术指标不断突破,再到对接实际应用场景,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在团队老师和同学的不懈努力并与相关单位通力合作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成功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也为我国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我要介绍的第二位成电人,是电化学专业1981级刘金成校友。从大学期间与锂电结缘,到创办自己的企业亿纬锂能,再到挤身动力储能电池全球技术领先阵营、进阶消费电池国际一流,38年来,他坚守锂电梦想,带领成千上万员工披荆斩棘、奋勇前行,坚持做世界上最好的锂电池。亿纬锂能的标准发展路径就是:坚决“找事”,其他企业做不好的,亿纬锂能就投入力量,努力攻克技术难关。他带领公司孜孜不倦地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从锂亚硫酰氯电池到锂锰电池,到电池电容器……再到现在的动力电池,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成为行业具备研发领先优势的企业。
我还要介绍一位女工程师,她就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1995级的刘冰校友。她毕业后到无锡工作,担任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工程师。她十几年如一日,立足岗位,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历经各种困难和考验,练就了高超的版图设计技艺,把枯燥的版图设计变成了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造。在她的手下,一个个元器件跟随她的心意整齐排列在版图上,她的作品既是一个个技术领先的产品,也是一幅幅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凭借出色的表现,刘冰校友获得了“无锡工匠”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的称号。
成电人牢记“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精神,不断突破上限,取得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持续塑造着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成电形象。希望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成为未来的创新引领性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
同学们,作为新生,你们一定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充满期待。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有几点体会与同学们分享。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以往的生活和学习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和老师来安排的,即使你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逆反期,不少同学可能对父母和老师还是有很强的依赖。进入大学,你们就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你们会面对诸如时间的管理、生活费用的开支、与人交往的态度和方式等等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希望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主动搜寻信息、寻求帮助和建议,通过自己的判断、选择和实践,找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影响同学们的生活层面,还培养你们自立自强的毅力和意志,影响你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人格的形成,以及你们进行选择甚至将来人生抉择的判断力和决断力。
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不意味着“孤狼式”的生活,就像作家海明威所引用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而是同学们要在分享和交流中增强生活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认知,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享受激发他人、受人启发的快乐。大家都知道,网络和社交媒体已经大大改变了我们与人交往的方式,但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也是住宿制大学的优越之处。希望同学们善于结合线下与线上的交流方式,与高手过招,向大师学习,而不仅仅做一个“隐身”或“虚拟”的交流者。
进入大学,同学们就开启了人生的探索。大学四年的探索,对你们一生都很重要,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们未来人生的底色。大学四年的友谊将伴随你们的一生,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将为你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而探索的前提是好奇,好奇与兴趣相连,可以点燃你们的热情,激发你们的潜能,引导你们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航程,帮助你们构筑梦想。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
大学的探索不仅在专业领域,也应该在更广阔的知识海洋。同学们要从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丰富宝藏中吸取养分,包括在通识教育涉及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学习中探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大学的探索既是好奇驱动的,更是使命驱动的。同学们要把自己的探索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背景中,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导引下,明确自己的追求,树立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大学的探索要特别注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学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不放过一闪而过的创意灵感,并培养自己把创意变为现实的能力,不断在挑战性的学习中、在学科竞赛的创新实践中和在实验室的研究训练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将来成为学术拔尖人才、卓越工程人才和创业领军人才奠定思维和能力基础。
同学们,探索不大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科学的发现、技术的突破很少有一次成功的,往往都是在不断的挫折中成就的。去年,材料与能源学院夏川教授领衔完成的研究成果“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这一成果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夏川老师说,梦想源自于兴趣与热爱,但道路充满曲折,更需要坚持和不断尝试,勇敢面对失败,永无止境地去探索。
同学们,如果我们能够正确面对挫折,每一次挫折就犹如一剂预防针,因为它会增强我们意志的韧性,使我们有更强的毅力和勇气去探索未知。
同学们,你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现实的困难和障碍,包括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观念的……但同学们不应该让困难和障碍折断你们梦想的翅膀。
暑假里,我读了美国已故博物学家、哈佛大学荣誉教授、哈佛昆虫馆荣誉馆长爱德华?威尔逊的自传。威尔逊教授8岁时父母离异,7岁时因为在海边钓鱼被鱼刺刺中瞳孔,导致右眼水晶体被切除。威尔逊教授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梦想成为一个博物学家。他知道,要成为一位科学家,必须上大学。然而,在他的父母家庭中,还从来没有谁念过大学,念大学被视为花大钱的奢侈玩意儿。不幸的是,他的父亲身体不好,经济条件也就不好,他高中就要外出打工,做过报童、小餐馆服务生、快餐店帮厨、廉价百货店仓库管理员、炼钢厂办公室勤杂工。他向一家颇有名气的私立大学申请奖学金,没有成功。他又想参军服役三年,通过《退伍军人权利法案》,享受念大学的资助。然而,由于右眼失明,他的入伍体检没有通过。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他流下失望的眼泪。但他也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上大学,必要的话半工半读,住地下室或小阁楼也可以;无论什么情况,都决不能阻挡他念大学,而且有朝一日他还要成为一位够份量的科学家。最后,他进入了生活费用极其低廉的亚拉巴马大学,在父母省吃俭用的帮助下,通过提前毕业计划和刻苦努力,仅用三年就修完了全部课程,取得了科学学士学位,后来又到哈佛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威尔逊教授另外需要克服的自身障碍,就是他右眼失明,丧失了立体视觉。稍长大后,他又丧失了大部分高频音域的听力,不戴助听器,许多鸟类和蛙类的叫声,都无法分辨。可这些生理能力的限制,没有阻碍他执着的探索。凭着对博物学的热爱,利用左眼比常人更为敏感的视力,他选择昆虫学领域,成为了世界顶级的蚂蚁研究专家,并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生态学诺贝尔奖”克拉福德奖和两次普利策奖。
类似威尔逊教授的经历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也可以在大量的人物传记中读到。希望同学们从中吸取精神的力量,不轻言放弃梦想,如果是点燃你持久热情的真正梦想,就应该跨越各种障碍,去追求它。
同学们,从你们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开始,你们的一生将分享成电这份骄傲与光荣,也必将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希望每一位心怀梦想的学子,像一代代成电前辈那样,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传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精神,不畏困难、挑战自我、勇攀高峰。
今年六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共青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希望大家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未来都能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栋梁之才。
最后,愿同学们大学四年的探索成为面对挑战、不断进取、激动人心的历险,成为你们终生难忘的记忆。
谢谢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