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不忘育人初心 勇立时代潮头
——记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长春人文学院董事长穆树源教授
2021-04-12 10:08:00
长春人文学院

  穆树源, 1936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西丰县,满族。195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俄文系,1956年至1996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长;吉林省鹊源国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林省外语学会名誉顾问;全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和吉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院长、法人代表;现任长春人文学院董事长、法人代表。先后荣获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长春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创业先锋”“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个人”“吉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长春市“老有所为十佳人物”“中国老教授协会开拓进取为人师表先进个人”“吉林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标兵”“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四月的长春,春意盎然,鲜花绽放,校园芳香四溢。作为吉林省创办最早的一所民办大学——长春人文学院(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创始人、董事长穆树源教授带领新的领导班子,以转设更名为契机,开始谋划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开启学校第三次创业的新征程,为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勾画着新的宏伟蓝图。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穆树源教授从1988年办学以来,带领学校走过了33年曲折坎坷而又成果显赫的发展之路。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庄严使命,开创了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永葆党员先进本色,以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和对党的无限忠诚,竭诚奉献,锐意进取,开创了民办高等教育和福祉养老事业的新局面,学校全面建设硕果盈枝,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中国一流独立学院。穆树源教授作为新时期模范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受到社会和学校师生的广泛赞誉。

  坚定信念 对党忠诚

  “讲政治、有信念”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核心要素,也是作为一名党员的首要标准和第一要求。穆树源教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带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与身边同志进行理论探讨,并付诸办学实践。在办学过程中,他不忘初心,心中有党,肩上有责,自觉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公益办学的方向,坚持兴学为民的宗旨,坚持创办一流民办大学的信念不动摇,不搞家族式管理,不以营利为目的。他说,学校可以有公办民办之分,但是党的事业不分公办民办。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要在党的领导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他认为,民办高校更要加强党的领导,没有党员的模范作用不行,没有党的基层组织保证不行,没有党委的政治领导核心不行。越是民办高校,越要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他亲自确定全体党委委员为校务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发挥党委在重大问题决策中的作用。他重视纪检监察工作,成立监察处和审计处,由纪委书记牵头,协同开展党纪检查、行政监察、工作督导。在他的重视下,党政班子勠力同心,密切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建设。为推动“三全育人”,构建党建和思政工作新格局,bet36体育备用;年以来,他专门设立了董事长党建思政专项资金20万元,支持党委打造“党建思政融合共同体”这一特色品牌,形成了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党建思政融合共同体。2019年学校被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确定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与东北师大联合创作的话剧《郑德荣》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剧目,在全省高校巡演20余场次,被教育部列入“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获批“全国民办学校首批党建特色建设项目”。

  牢记宗旨 兴学为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的需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穆树源教授永葆党的先进本色,不畏艰难,敢为人先,勇于创新。1988年,高中毕业生bet36体育备用之路异常艰难。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先行者,他敏锐地感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他以振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为己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识,开始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创办了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在此基础上,1991年创立了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2001年创办了吉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2004年创办了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办学32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优秀毕业生,学校已成为中国知名独立学院。在bet36体育备用;年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平台发布考生最满意高校名单中,学校综合满意率位居吉林省第四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和服务人民中,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福祉专业人才。”进入21世纪,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逐渐开始加快。“银发浪潮”汹涌来袭,老年人口数量增多、福祉专业人才奇缺等问题愈发突出。当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约1.85亿,仅吉林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高达37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52%。全国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约26万人,护理人员短缺1000余万人,其中参加专业培训的只有2.3万人。由于老年福祉事业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国内高校还没有专门为养老市场而设立的专业。因此,专业养老机构管理型人才、护理专业服务人才短缺,80%的养老市场仍处于未开发阶段。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发挥高校专业人才优势,主动担当作为,为国为民分忧。”2008年,为了兴办高水平的福祉教育事业,他躬身笃行,不顾年迈体弱和病痛,带着一种共产党员的强烈责任意识,赴国内外养老机构和高校考察调研,了解海外福祉专业教学、科研、设施和办学理念等,掌握了大量的福祉教育资料;并到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等地的高等学府进行调研,了解国内福祉教育事业之现状,探索我国福祉专业的创建之路及未来的发展。经过详细而周密的论证,他决定把福祉教育和国家需要融合在一起,创办福祉教育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急需的福祉服务人才。

  穆树源教授始终盯住中国养老问题不放松,全心扑在福祉专业人才培养上。为做好福祉专业前期申报工作,他从培养师资队伍抓起,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相关院校、科研机构学习深造,把福祉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在实践中丰富理论,在提升理论水平基础上开展教学;另一方面,聘请国外福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引进国外福祉专业的原版教材和教学仪器设备,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福祉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为加大福祉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他多方筹措基金,投资7000 多万元,修建了17400 平方米的综合性福祉实验大楼;投资300余万元,配备国外先进的福祉教学设备和实训器材,新建实验室86个。2009年5月,他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化养老工作委员会协商,成立中国社会化养老东北教育基地并落户学校,开展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建立实习基地等合作交流。2010年,他组织学校申报社会工作专业(老年福祉方向),通过省教育厅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审批,正式面向全国开始招生,首批44名福祉专业学生走入校园。这个全国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全国首创新型跨学科专业,由此而启航。

  在穆树源教授倡导下,2010年6月,学校率先创建了东北福祉研究所,组织专家学者对国内社会福祉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老年福祉政策法规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年9月,汇集学校优势资源,成立国内首个福祉学院。为了推动老年福祉教育研究,学校制订了《创建福祉事业规划纲要(2011-2015)》,构建了集福祉本科教育、福祉研究、社会化养老实训基地、福祉从业人员培训基地、福祉文化培养与传播“六位一体”的养老事业模式。2014年5月,组织学校申报“吉林省社会福祉研究基地”,经吉林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正式列为首批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为“六位一体”社会福祉事业的发展再续新篇。之后,又相继成立了长春市人文福祉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吉林省老年福祉研究会、吉林省福祉技师学院等机构,培养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养老福祉专业人才,从实质上提升吉林省养老事业管理服务水平和福祉专业人才培训水平。近5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福祉专业优势,先后为地方养老机构培训介护、护理和康复专业人才3500余名。为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和创新发展,发挥高校服务社会之功能,学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协同创新,助力地方民生福祉技术研发、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为了完善福祉教育体系,突出福祉教育科研在建设一流学科、转型发展及特色办学中的地位作用,2010年11月,穆树源教授组织学校申报并获批“吉林省健康福祉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社会福祉研究基地”“吉林省老年社会问题研究中心”和“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填补了吉林省高等教育福祉专业研究领域的空白。2019年6月,学校申报的社会工作专业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点”;7月,在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评审中,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被批准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群。同年9月,全国首家“护理与照护教育实践基地”落户学校。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举措,为培养创新型、技能型和实践型福祉专业人才提供了平台。

  甘于奉献 两袖清风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从自身做起,廉洁用权,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穆树源教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从不越过红线,心中装着社会和他人,唯独没有自己。学校教职工家庭有困难,他就慷慨解囊。学生遇到困难,他就倾注爱心,爱生如子,经常拿出自己钱物送给贫困师生。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他先后两次捐款并交纳特殊党费13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校师生两次捐款70余万元。2010年,他又带头为吉林省受灾地区捐款2万元。2019年,学校有3名教职工身患大病住院,他为每人拿出5万元用于医疗补助。他把办学与解决教职工生活、就业、福利待遇等问题结合起来,做到了为民谋利、为民解忧、为民所用。他还提议学校设立“特困优秀学生奖学金”,建立“特困学生基金”。办学32年来,从没拿过奖金,按月领取工资,把节省的资金全部投到学校建设上。他从未接受过师生和他人赠送的任何礼物,就连国际友人馈赠的纪念品,也都捐献给学校校史馆。他任人唯贤,崇尚实干,重用优秀青年骨干。近5年来,学校有30名青年教师晋升为教授副教授,有40余名优秀管理人员晋升为处级和科级职位,有5名优秀行政人员和优秀教师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和校长助理行列,全部都是经过认真筛选,严格把关评选出来的,没有一个是靠送礼拉关系提拔的,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2015年是他80大寿,他不搞寿庆活动,不接受任何人祝寿,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老党员的高风亮节和廉洁自律情怀,受到师生广泛赞誉。在他的影响下,学校每年有千余名学生获得全国和省级奖励,涌现出一批奥运会和亚运会志愿者、“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吉林好人”“吉林省百优大学生”等先进典型。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人生是短暂的,只有奋斗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迎接辉煌的明天”。穆树源教授是在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把学校办起来的。他52岁那年,创办了民办高等教育。58岁的时候患了淋巴癌。2004年在创办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过程中,又患上了股骨头坏死。他没有被病魔所吓倒,拄着拐杖坚持到校工作。2015年,80岁的他股骨头手术后,病未痊愈,就来到学校主持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八旬老人,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忘我奋斗,勤奋工作,从来没有节假日休息日,始终为学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殚精竭虑,按照党和人民的需要,勾画着学校的美好蓝图,使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如今,他虽已耄耋之年,并没有放弃对党的教育事业和老年福祉教育事业的热爱。他全身倾注,呕心沥血,挺立前行,使福祉本科教育成为国内首创。正是基于这种无私奉献、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推动了学校快速发展。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省高校“十二五”本科特色专业、省教学改革建设试点专业、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项目承担院校,是全省惟一承担“国培计划”的独立学院。近年来,学校在23个省市区招生,生源数量稳定质量高,新生报到率达97.57%,进入学校深造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

  穆树源教授注重发挥学校智慧养老研究所作用,参与《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实施计划。以福祉学科为基础,依托学校智慧康养创新实验室的5G传输技术,主动承担“吉林省(通化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云平台”重点专项与建设。包括社区服务模块、健康模块,吉林省医药工业云平台中智慧健康与养老模块,开发设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云平台功能架构,推进吉林省《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云平台》建设,包括基础数据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可穿戴设备数据中心、健康数据智慧分析、智慧健康养老(医养)社区服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人才培养培训系统、基地建设与示范,以及“智慧健康养老中医药”产业模块、远程健康咨询服务系统、远程医疗诊治服务功能、医疗影像服务中心、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商业创新模式等内容。通过平台建设,全方位辅助福祉教学,打造一流智慧福祉学科及教学体系,提升学校在国家康养领域的影响力。目前,学校正在组织人力研发一系列的智能高端的智慧康养产品和智能穿戴设备,构建产学研有机融合模式,促进智慧福祉科研成果的产品转化,进一步服务老龄化社会,推进学校在省内智慧康养基地建设与示范应用中的领先地位和在智慧康养标准体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为吉林省推进智慧养老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穆树源教授竭诚奉献和付出,换来了学校全面建设硕果累累。在吉林省民办非企业规范化建设评估中,学校被评为5A等级,名列9个5A等级社会组织榜首。学校先后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被长春市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长春市文明单位”“长春市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在中国独立学院排行中,学校连续多年位居东北四省区第一。个人先后荣获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创业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民办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开拓进取、为人师表先进个人”“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吉林省创业先锋”“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在民办教育事业上用众多第一,书写了不平凡的教育人生,创造了教育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五个第一”:第一个在全省举办bet36体育备用助学班;第一个在全省创办了民办文化交流团体;第一个创办了省属外向型民办高校;第一批申报成立了独立学院;第一个申办本科福祉类专业,在全国首创“五位一体”的老年福祉事业。

  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使穆树源教授深受鼓舞。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已是耋耄之年的穆树源教授以对党的教育事业和老年福祉教育事业的热爱,继续在培养福祉专业人才的大道上砥砺前行,向着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培养高素质福祉专业人才新的发展目标再度出发,铸就新的辉煌。

  谈及未来,穆树源教授说,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学校将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开启新时代创建国内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发展征程上继续打造高水平的福祉类专业,构建由社会福祉、护理学、康复治疗学为核心的老年福祉专业群。以“提升人文内涵,创新福祉发展”为途径,构建全国第一个福祉专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专业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定位、校企合作等方面,突出应用型福祉人才培养特色,形成“康养结合”“医护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福祉专业人才培养新格局,力争走在全国高等教育健康福祉人才培养领域的前列。

  (作者解克兢 系长春人文学院宣传部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