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聘单位简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坐落于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学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统筹发展继续教育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学校已列入江西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也是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1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点,设有77个本科专业,涉及有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原有省级高水平学科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现新增江西省一流学科1个。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项,教育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623人,专任教师1349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100人,硕士生导师555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24人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2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二级教授15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20人,“赣鄱英才555工程”入选人员1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提名称号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入选人员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7人,“江西省模范教师”2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8人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3人次。
学校现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62亩,校舍建筑面积68.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025万元,纸质图书266.17万册。建有文科综合、基础化学、电工电子、基础物理4个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54个,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2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在校生规模2.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8707人,研究生1167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五年来,研究生及大学生在全国创新创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284项。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蚊所未吻——青蒿驱蚊产品”创业团队在全国2017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为江西摘得唯一一个金奖。
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建设项目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厅批准组建的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发改委批准成立的工程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部、教育部等部、省级科研项目900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21项;获发明专利84项。学校出版发行《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3种学术刊物,《职教论坛》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在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历年文章全文转载量名列全国职教类期刊第一、全国教育类期刊中位居前列,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教刊物之一。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先后与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40多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了本科学历学位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合作研究等项目。学校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已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学校具有招收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留学生的资格。现有来自于俄罗斯、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在我校进修汉语或接受学历教育。学校还先后举办了多届中美、中日和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职业教育考察团也多次来校交流,洽淡合作项目。
二、招聘岗位、条件、人数
注:
1. 以上招聘人员均须是国内外高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毕业,且在报到时应取得学历、学位、国外学历认证,应届博士毕业生最迟应于2019年12月31日前获得学历及学位证书;
2. 博士年龄45周岁以下(1974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三、应聘办法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招满即止。
2.报名方式:
凡有意应聘者,可直接与应聘部门联系,并将简历(含学习和工作经历、工作业绩、代表性成果)以电子邮件形式同时发至应聘部门联系人及人事处邮箱:jxksdrsc@163.com。
投送简历要求:邮件主题请注明:毕业院校、姓名学历、所学专业、拟应聘部门及具体岗位(例如:某某大学+张某某博士+文艺学专业+应聘文学院文艺学岗位)。
3.联系方式:
人事处:陈老师 0791-83810190
学校网址:http://www.jxstnu.cn/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枫林大道605号
四、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及高职称人员采取直接面谈的方式考核;博士采取面试、试讲等方式考核,择优录取,考核内容为综合素质、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
2.面试时间、地点:定时开展,具体时间由应聘部门通知。
五、体检
1.根据考核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岗位招聘人数1:1的比例择优确定体检人员。
2.在指定医院参加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江西省申报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办法》执行,体检有关安排另行通知。
六、录用
经考核、体检合格,公示无异议后,办理相关聘用手续(试用期三个月)。
七、人才类型及待遇
1.人才类型
A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同类国(境)外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
B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2名或二等奖第1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当选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具有同等水平的海外专家、学者及留学归国人员,多年从事某领域研究,已形成特色研究体系,取得国(境)内外同行公认具有世界领先成就(要求能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材料)。
C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千人计划”人选;二级教授;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带头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近5年来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以上者,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省级自然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以上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D类: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工作且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或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教授;或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或获得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前3名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E类:在本学科领域教学成果显著,获得国家级教学竞赛三等奖以上(如微课比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创业课程比赛等);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或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且排名第一;或全球三大排名前200名高校毕业博士;或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的博士后;或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称且业绩突出且获得省级表彰的首席技师或一级技师。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F类:各学科专业的优秀博士;或具有副高职称且业绩突出的技师,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以上各层次人才,业绩特别突出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2.引进待遇
(1)学校为全职在我校工作的引进人才提供博士学位津贴、安家费、购房补贴和科研启动费等,安家费、购房补贴(分5年支付)和科研启动费标准见《全职引进人才享受优惠待遇参照表》,博士学位津贴按每月1000元发放。首聘期内未受聘副高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可按副高职称标准发放绩效工资,首聘期结束后,按所聘岗位兑现绩效工资待遇。
全职引进人才享受优惠待遇参照表
(2)对引进的海内外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及学校紧缺人才,可根据情况采取一人一策模式和特殊政策措施,提交学校讨论后按照双方协商签订的协议执行。
(3)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符合以下条件,可在同类别人才享受的优惠待遇的基础上追加购房补贴,若满足以下追加待遇中的多项条件,可以累计。追加待遇标准如下:
①学校急需的紧缺专业和特殊专业人才,视本学科专业博士占比情况追加购房补贴5-10万元。
②引进人才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具有副教授职称的人才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具有教授职称的人才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且满足以下条件,可追加购房补贴。博士学历毕业院校为全球三大排名前400名高校,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音、体、美高水平的专门院校,或全国排名前五的优势学科专业所在院校,追加购房补贴4万;博士学历毕业院校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或全国排名前十的优势学科专业所在院校,追加购房补贴2万。满足上述两项条件之一,且引进人才的本科学历毕业院校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可累计追加购房补贴1万。
③理工科博士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一区的杂志上发表论文1篇,或在SCI二区的杂志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4篇(其中化学、材料、药学和生物学科须在SCI二区的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人文社科博士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中标记了*号的期刊或《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1篇,或在SSCI、A&H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CSSCI学科排名前三或前15%的来源刊物(不含扩展版)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CSSCI学科排名前五或前20%的来源刊物(不含扩展版)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或在CSSCI刊物发表或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4篇,或引进人才的前期成果(论文或课题)在本学科近三年成果中排名前10%,追加购房补贴5万元。
④引进人才具有上述同等水平者,经学校研究后,适当追加购房补贴。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