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宜春非遗文化与高校美育有机结合?从教23年以来,宜春幼专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喻惠一直在找寻着答案。
2021年11月,喻惠被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教育工会授予“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她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有义务当好非遗文化的教育者和传播人。”
“教材上的图片并不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非遗工艺,更不能领悟到里面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喻惠微笑着说,“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万载人,希望能够带着万载夏布等非遗文化走进我的课堂。”
2022年12月,喻惠与团队前往万载马步黄村,找到国家级夏布传承人宋树牙详细了解夏布制作工艺。在宋树牙搭建的简易厂房里,夏布腰机的“咔嗒”声显得格外大,晒干的苎麻被剥成细丝拼接成团套在纺织机上,梭子在织工双手翻飞,穿梭往复,轻如纱的夏布逐渐形成……
“为了保证布匹处在合适的湿度当中,会在腰机上罩上一层塑料……”宋树牙介绍。
“现场观摩、操作夏布腰机或许可以激发同学们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喻惠说:“同时,夏布馆展陈的夏布纹样可以和敦煌壁画装饰纹样相结合,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纹饰运用于创作实践课程之中。”
为了丰富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中国美术史》课程中的民间美术教学素材,2023年5月,喻惠再次来到万载。这一次,她带上了一批学生,走进万载开口傩。
在专家的讲解和现场体验的加持下,同学们对傩戏《关鲍情缘》中为什么会选择花关索与鲍三娘的剧本来进行创作?服装与面具的选择设计又是如何考究的?有了自己的思考。“傩戏面具造型写实、夸张有度、色彩对比和谐,能现场看到、摸到这些面具,我觉得很震撼!”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刘淇兴奋地说。
“在师范生群体中传播宜春非遗文化,就像播撒蒲公英种子。”喻惠希望,同学们能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真正领略非遗文化,在心中种下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种子,承担传承责任。
接下来,宜春幼专将加强对宜春版画、南庙武术、铜鼓客家山歌、丰城岳家狮、高安采茶戏等本土非遗文化融合课堂的探索,坚持非遗与美育、思政教育结合,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程度,着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保护非遗文化的自觉。(来源: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者:吴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