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新余学院学子三下乡:能源科技促团结 石榴硕果满村园
2024-07-15 18:54:00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大力弘扬优秀民族科技文化,在青年学生群体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新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前往新余市渝水区鹄山镇力塘下村等地,围绕“民族团结青春行,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新能源专业优势,为少数民族同胞科普新能源科技知识,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鹄山镇鹄山村委力塘下村是一个彝族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蓬勃发展的生动见证。2003年,5户来自贵州六盘水的彝族居民迁徙至此,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他们与当地汉族共同编织了一幅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画卷。该村目前有31户,102名居民,其中包括11户彝族家庭,共48人,成为当地一个远近闻名的彝汉同融同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创新产品“模特秀”,动手实现“碳零排”


  为当地的彝、汉两族青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接触新能源知识的平台,增进彝、汉两族孩子的情谊。7月8日上午,实践团在力塘下村开展了能源知识宣讲、能源科技产品展示、能源科技产品制作等特色活动。在现场,太阳能月球火星车机器人、太阳能风力发电板模型机、太阳能风扇、太阳能电动车等11个新能源科技产品在展示桌上一字排开,相对应的11块知识讲解牌围绕展示桌呈半圆式摆放,新能源科技氛围感十足。实践团介绍了相关太阳能产品的运作原理和应用方向等相关知识,并引导彝汉两族小朋友们共同制作太阳能科技小产品,小朋友们以沉浸式体验新能源科技的神奇,深切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强大力量。

  7月10日下午,实践团成员赴鹄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民族团结政策宣讲、环保手工制作及书刊赠阅感悟活动,将民族团结与环保理念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学习民族政策时,提升环保意识,同时通过书刊赠阅、交流心得的方式,架起了民族团结的心灵桥梁。

  “希望能通过这个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给本地的彝、汉两族儿童带来不一样假期体验,在活动中了解科学、了解新能源,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优良习惯,同时,在玩乐交流中增进友谊,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鹄山镇鹄山村委干部付爱平如是说。

  走进乡村振兴地,携手追梦新时代


  深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是有效解决问题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7月10日上午,实践团深入彝族蔬菜基地、牧酒业及黑山羊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了蔬菜采摘、黑山羊喂养以及清洗羊圈等日常农务活动,并与各基地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各产业链的基本运作模式。通过参与生产劳动,实践团深刻领悟了彝族在生产活动中所展现的独特经验和生产技巧,不仅增进了民族间的情感交流,深化了民族团结的共识。

  大学生志愿者朱振国说:“在黑山羊基地的参观中,养殖专家热情地介绍了黑山羊的饲养技巧、繁殖方法以及他们所倡导的生态养殖理念。让我们懂得了要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畜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燃情彝乡火把节,温暖颐养关爱行


  7月8日傍晚,实践团成员们与彝族朋友们欢聚一堂。歌曲、朗诵、竹竿舞、篝火晚会,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实践团成员们集体朗诵诗词、传唱红色歌曲,让彝族朋友们领略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而彝族特色舞蹈竹竿舞、火把节则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了特色的彝族文化。彝汉两族的文化相互交融,让彼此的心紧紧相连。参加活动的彝族朋友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我们今天能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就是要感谢党的好政策,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幸福安康。”

  7月9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们走进了鹄山颐养之家,开展了品水果茶点、文艺汇演、生辰庆祝、发型修剪和谈心交流等活动。活动中,老年朋友们个个幸福满怀,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享受此时此刻的快乐。

  躬身践行出真知,走街串巷听民意


  7月12日上午,实践团走进力塘下村、鹄山村等地进行调研,围绕彝汉两族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融合这一主题,开展问卷调研、现场采访等,向村民们征求彝汉两族经济发展、共同进步的看法、意见和建议。“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从贵州迁过来之后我们受到了跟当地汉族同样的待遇,该享受的低保政策也享受到了,真是开心。”力塘下村的汪爷爷说。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鹄山镇力塘下村开展三下乡活动,一方面是想实实在在地为彝族小朋友们带来能源科技体验,开阔他们的视野,让民族团结的意识扎进学生心里,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调研彝汉两族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增长见识。”实践队指导老师章娟如是说。

  新余学院“能源·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充分发挥新能源专业优势,为彝汉同胞打通一个民族交流融合多样互动平台,促进民族团结。(文/新余学院章娟 图/赵春亮 郑瑞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795803941 2024-05-24 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