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4年bet36体育备用还有10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姜斌向bet36体育备用考生送上祝福,并期待同学们选择南航,成为“问天少年”,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各项重大航空航天工程中,留下“南航印记”。记者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了解到,2024年,南航招生亮点也顺利出炉,不仅增加了招生计划,而且首次开始双学位专业招生,看点满满——
亮点一
总体招生计划增加,四个新增专业开始招生
2024年,南航本科招生总计划将有所增加,在江苏投放的招生计划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储能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智能飞行器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四个新增专业将开始招生。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教学团队实力雄厚,能够支撑专业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学校与蜂巢能源、商飞、天合光能等企业建立校外教学基地,用于专业的实践教学。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专业依托学校在航空航天方向的优势与特色,面向空天信息技术、智能感知、量子信息等新一代光电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培养材料和电子、光子、信息领域交叉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是将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航空航天深度交叉融合的创新专业。专业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两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建有10余个国家教学科研平台。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是依托南航“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强势学科建设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专业面向通用航空领域,服务于民航强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
南航新专业增加数量多,质量高、与前沿接轨。紧跟国家战略步伐,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紧随低空经济、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等最新科技前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亮点二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再升级,转专业政策进一步放宽
目前,南航已实现本科生在校期间100%参与创新实践项目或学术竞赛,创新人才培育已经形成特色鲜明的“南航现象”。长空创新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拔尖创新实验班)、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班)、人工智能(创新班)、工程力学(钱伟长班)、航空航天类(AI复合班)、AI智造拔尖创新实验班、新文科创新培优班、英语(国际组织/涉外法律/人工智能)创新班等特色班相继落地。
此外,202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招生还有一重要变化,南航的转专业政策会进一步放宽,转出比例和转专业申请次数将会十分“友好”。该政策将面向2024级本科新生执行。届时,南航将会成为全国转专业最宽松的高校之一。
亮点三
首个双学士学位专业今年开始招生
今年,南航首个双学士学位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专业将首度开始招生。专业实现了南航两大优势学科(数学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将为国家培养具有深厚数学基础和强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端复合型领军人才。
据悉,该专业采用“数学导师+人工智能导师+行业导师”3导师制,学生本科毕业后将授予理学学士+工学学士两个学位。专业目前与航天五院、华为、商飞、成飞、海尔、江苏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江苏省应用数学中心、南京应用数学中心、曙光、博智安全科技、知行机器人、浩科机器人等诸多研究中心和企业建立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专业前景广阔。无论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还是在经济转型、社会进步中,数学和人工智能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在国防安全、民航、科技、智能制造、健康医疗、金融、城市管理等领域,数学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亮点四
竞速低空经济领域,领跑“低空人才”培养
低空经济是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所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南航在低空经济领域有着全要素学科和全覆盖专业,在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起飞”,全面赋能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和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创建中国民航科技创新基地(南京)合作协议。校地双方将紧扣国家和行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南航在人才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围绕民航科技创新、低空经济发展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打造全球领先的融合创新研发中心,助力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强市和南京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巩固和提升南京在长三角地区民航科技研发的核心地位。
竞速低空领域,南航不仅在技术上下功夫,在低空人才的培养上也率先迈出了重要一步。学校今年新开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等都与“低空经济”息息相关。南航一直以来的王牌专业飞行器适航技术、优势大类航空航天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低空经济火热的如今同样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来源紫牛新闻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