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寄语
淬炼大国匠心,选择卓越未来。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未来充满极大的可能性和挑战性;这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高端人才。愿你们求真求知,完善自我,把握机遇,追逐梦想,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等待你们的到来。
——张福豹
1 学院介绍
机械工程学院是南通大学较早建立的学院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400余人。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6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42人,占比为61.76%;具有博士学位47人,占比为69.12%。拥有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省级以上人才 29 人次;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等3个。现有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2个,省级科研平台9个,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58个。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企业课题300余项,总经费7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0余件;获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
学院现有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制造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江苏高校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培育点、南通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新能源及其设备”(一期/二期)、“机械工程”(三期),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点。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每年科技创新竞赛I、II类获奖50余项,近三年平均bet36体育投注升学率为30%左右,就业率近100%。
2 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厚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机械设备电气控制与PLC 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测控技术与仪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运用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测控系统与仪器设计、实现和应用的能力,具备国际视野、自主学习、创新、有效沟通及团队合作的终身学习、发展的素质,成为在智能机电装备设计制造领域从事测控系统与仪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管理维护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测控电路、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智能仪器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机械电子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能从事机电系统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设备电气控制与PLC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智能制造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区域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厚的智能制造工程类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从事新一代智能产品、装备、生产线研发制造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基础、生产系统网络与通信、知识工程及应用、制造系统智能感知与决策、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设计。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 青年教师风采
张华
张华,工学博士,副教授,机械制造工程系副主任。主要从事先进制造与特种加工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5篇,授权发明专利11件;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博士“科技副总”;曾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吴贤铭制造研究中心访学半年,作为江苏省第十批科技镇长团成员在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挂职担任科技副镇长一年。先后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段镇基皮革和制鞋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南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邢强
邢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专任教师,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国际仿生工程学会会员,日本比较生理生化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感知及仿生,机器视觉,智能仿生系统。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4项,横向科研项目多项,2016年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科技副总”;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先后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南通市“青年岗位能手”,南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南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南通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与奖励。
陆观
陆观,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结构健康监测、机电一体化。主持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 1 项及南通市基础研究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多项,获得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R5)、2016年度江苏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R4)、南通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或者EI检索期刊论文6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2016年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2013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和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戴丽娟
戴丽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工程制图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主持和主要参与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要参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申请发明专利1件,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 SCI/EI收录5篇。主编出版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机械制图与 CAD》。
季彬彬
季彬彬,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工程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结构的力学分析与优化、复杂机械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收获机械智能化。主持和主要参与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持完成企业委托开发等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关注学生团队的培养,作为指导老师,2012年带领学生团队在“仙林科学城·挑战杯”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铜奖”。作为创业人才获得bet36体育备用;年第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暨第三届“才富泰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21年获得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竞赛三等奖。
4 校园文化活动
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求知、实践能力,为学生成长提供平台,为学生腾飞坚固基石,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5 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贯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特色、国际化”的原则,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平台。近三年,我院在校生中出国出境交流人数近50人。
6 bet36体育投注升学
学院多措并举,全方位支持和帮助bet36体育投注学生实现“升学梦”。学院定期开展bet36体育投注专项辅导,宣讲bet36体育投注政策、bet36体育投注形势、bet36体育投注技巧、面试技巧等,实现bet36体育投注全程化指导。
7 杰出校友
学院为机械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心怀实业强国的企业家、有成绩卓著的优秀学者、有高精尖的技术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杨从登,1981年进入于南通纺织专科学校(现南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习,在校期间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校篮球队队长。1999年5月入职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现任华峰集团常务董事、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通大学浙江校友会会长、南通大学纺织行业校友会名誉会长、中国化纤协会资深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委员。
茆林凤,1981年进入于南通纺织专科学校(现南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习,1983年7月毕业后分配于无锡市制桶厂工作,先后从事技术员、生技科科长、副厂长等工作,现为无锡四方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四方友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钢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桑明焱,2000年入学南通工学院(现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习,2004年毕业,历任国内知名机床企业大区经理、副总经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易科销售总监,2015年创立苏州哈工乔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现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南通大学创业导师。公司与慈善基金长期合作支持贫困孩子生活、学习,创立的苏州哈工乔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并获得行业十佳品牌等,是南通大学实习基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