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第四篇正刊来了!南京大学闻海虎团队Nature发文,实锤证伪“室温超导”
2023-05-13 15:06:00
南京大学

  5月12日,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闻海虎教授、祝熙宇副教授、李庆助理研究员作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Nature》发表了题为“Abs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LuH2±xNy(LuH2±xNy在近常压下无超导电性)”的研究论文。南京大学为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和第一完成单位。

  闻海虎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研究结果表明,超导体两个最显要的特点:零电阻行为和完全抗磁性并没有被成功复现,这表明在该生长条件下的同种材料LuH2±xNy,在低于40.1GPa的压力下,并不存在近室温超导。

  南大闻海虎教授团队实锤证伪“室温超导”

  最近,掺氮氢化物被宣称具有近环境超导性。这激发了全世界对探索低温条件下的室温超导性的兴趣。

  南京大学闻海虎教授团队通过高压高温合成技术成功地获得了颜色为深蓝色的氮掺杂氢化镥(LuH2±xNy),并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证明其具有Fm3?m的空间群结构。(TOP注:该结构与Dias课题组的结构相一致)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证实了样品中氮的存在。在室温压力下,本工作观察到从350到2k的金属行为。通过施加从2.1到41GPa的压力,本工作观察到颜色从深蓝色到紫色再到粉红色逐渐变化。通过测量压力从0.4到40.1GPa的电阻,看到了逐渐改善的金属行为,而没有表现出低于2K的超导性。

  高压下磁化强度的温度依赖性在100~320 K之间表现出非常弱的正信号,在100K时磁化强度随磁场的增大而增大,这些都是100K超导性所不具备的特征。因此,在低于40.1 GPa的压力下,氮掺杂的氢化镥不存在近环境温度超导性。

图一: 不同压力下LuH2±xNy的压力诱导颜色变化及温度依赖性电阻演化

图二:不同压力下LuH2±xNy的磁性能

  美大学团队声称实现了“室温超导”

  3月8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 Ranga Dias及其团队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Evid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a N-doped lutetium hydride”的研究论文。

  Dias团队声称在氮掺杂氢化镥(nitrogen-doped lutetium hydride, NDLH)体系中实现了近室温超导(Tc=294K, 21℃)。几个月来,全球知名的超导实验室都在验证他们的说法,但是迄今为止未有人获得成功。

  作者简介

  闻海虎,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长。

  目前任npj Quantum Materials副主编,Physica C、Philosophical Magazine、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进展》和《中国材料进展》等杂志的编委。

  致力于新型超导材料的合成,高温超导体材料和单晶样品的物理性质研究,新型高温超导机理和超导体磁通动力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400 余篇,其中在Nature和Science 子刊、PRL/X上发表文章42篇(第一或通讯作者22篇),论文被SCI刊物他引超过10000篇次,个人引用h因子55,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100余场,已经培养出博士20余名。

  祝熙宇,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副教授。200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1月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获得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在美国休斯敦超导中心朱经武教授组里做博士后,2013年5月至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工作。

  主要致力于新材料尤其是新超导材料的合成,并生长高质量的单晶,及相关的磁、电输运、高压性质等的研究。 迄今为止共发表SCI学术论文53篇,包括Nature子刊文章2篇,SCI他引1500余次,h因子18,发表的文章中第一或通讯作者的文章13篇。因为在铁基材料领域的贡献,与其他几人共同获得2009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李庆,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特任助理研究员。2021年6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目前主要从事新材料的合成和高压下物理性质研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3-05-10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