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教泽,道启南雍。建校120年来,南京大学与时俱进,育栋梁之才,铸科学高峰,谱写着宝贵的时代华章,赢得了日益卓著的社会声誉,吸引了诸多主流媒体的报道。2022年以来,南京大学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等媒体,让南大精神、南大故事为更多人知晓。今天,我们一起回顾镜头聚焦下的“南大时刻”——
南大程章灿教授“南京三书”亮相央视科教频道
2022年2月12日,央视科教频道读书专栏播出“文学的城市——南京”,特别推荐了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旧时燕》《南京人》两书,以读城为焦点,以文学为视角,以名胜为结构,讲述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城市的故事。其中,《旧时燕》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程章灿教授近年来书写南京的三部随笔集之一。
南大教授黄荭做客CCTV-1《品读中国·南京》节目
2022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再一次被央视专题报道,央视文化专题类节目《品读中国·南京》(CCTV—1)带领大家探寻中华文脉、领略世界文学之都的风采。该节目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黄荭作为品读人,带领观众走近翻译、走近文学。节目中,黄荭教授表示,翻译就是把文明的种子撒向人类的大地。
CCTV-10特别节目专访南大副教授李川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在《透视新科技》栏目推出特别节目——“羲和”望日,专访了“羲和号”科学与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川。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中国也由此正式开始了空间探日时代。“羲和号”卫星重550公斤,设计寿命为3年,运行于平均高度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对太阳进行监测。
CCTV-10《闪亮的名字》节目报道南大校友袁辉
2022年5月10日,2021“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发布会在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播出。南京大学2012级校友袁辉为2021“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获得者之一。大学毕业那年,袁辉24岁,选择登上一列开往武陵大山的列车,到少数民族地区支教。10年来,他扎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巴东县到建始县,辗转4所(个)学校(教学点),在多所学校代课。袁辉用坚守照亮孩子们的成长路,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央视新闻频道《焦点访谈》聚焦京杭大运河
2022年5月23日,央视CCTV-13新闻频道聚焦京杭大运河,《焦点访谈》以“千年运河 重焕生机”为主题报道了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及运河史承载的中华文明史,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贺云翱接受了采访。
央视新闻报道南京大学毕业生陈时鑫
2022年6月19日,央视新闻报道了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陈时鑫的求学事迹,他充满感情的论文致谢,引发网友关注。1999年,陈时鑫出生于四川凉山州冕宁县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的他常常在田里帮着妈妈做各种农活。农活之余,他利用一切时间读书。bet36体育备用;年,陈时鑫顺利考入南京大学。大学四年期间,他综合评价均为优秀,获得多项荣誉。2021年,他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全奖直博录取通知书。今年8月入学后,他将在芯片自动化设计领域继续深造。
南大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多次亮相央视展现风采
2022年6月14日,央视CCTV-13新闻频道《朝闻天下》节目播出题为《奋斗者?正青春 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肩扛国家责》的报道,充分展现了南大青年学者们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使命担当、奋进历程和青春风采。
8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题为“奋斗者正青春 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心系国家事 肩扛国家责”的报道,三分多钟的节目中再次充分展现了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欣然、物理学院教授缪峰、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李喆、副教授任鑫坤等南大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们的风采。
诚耀百廿,雄创一流。媒体镜头下讲述的故事,见证了南大人拼搏的岁月,也凝聚了每个南大人的荣光。未来,南京大学将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续写好这份“南大答卷”,奏响发展的奋进强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