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常熟理工学院: “生”莘学子,青春奋斗正当“食”
学院简介
传承六十年教书育人优良品德,培养将来能够在生物与医药和食品与检测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和技术服务的做人有德、就业有岗、创业有道、发展有余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建有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占到57.4%;博士占到77.9%。引入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标准,构建“本科底色、工程本色、能力出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多元化培养学生成人和成才,促进教师与学生协同发展。拥有一个国际认证专业、两个国家一流专业;拥有国家教育部教指委专家委员、江苏省紫菜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和省科技创新团队等,教师们因材施教,恪尽职守,关心学生生活、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成长。
建有一万多平米的教科研大楼,仪器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环境整洁,安全保障到位。拥有本校数量最多的教师科研平台和学生专业社团,与国际知名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并被遴选为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为学生实践学习、科研训练、高质量就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专业介绍
生物工程
国家一流建设专业 江苏省品牌建设专业
专业招生咨询电话:朱老师13814905755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长三角区域现代生物产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生态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基本知识,掌握生物产品研发及大规模制造的科学原理,熟悉生物加工过程流程与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现代生物产业中从事复杂工程活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酶工程与生物催化、生物反应工程与设备、生物分离工程、DNA重组与分子克隆实训、生物工程项目实训创新课程、活性大分子制备与分离实训、发酵工程原理与工程实训、GMP与药事管理、生物信息学与生物数据挖掘、环境健康安全管理、项目管理与工程伦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制药、生物技术服务等新型生物产业领域从事生产管理、新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工作。如生物制药行业的细胞大规模培养制备疫苗、基因重组细胞株构建与筛选、基因治疗用载体构建、药物蛋白生产与纯化、药物蛋白质量分析与控制等相关工作;生物技术服务产业中的基因编辑、基因合成与测序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服务工作等;生物制造行业中如医药用酶制剂、核酸、抗生素类研发与生产等工作。另外,近三年来本专业25%毕业生考取相同或相近专业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生物制药
对接苏州一号产业的专业
专业招生咨询电话:张老师18852966609
培养目标:本专业紧密结合“中国药谷!世界产业地标!十四五头号产业!十年再造一万亿!”的苏州生物医药发展规划及产业人才需求,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生物制药相关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生物药物制备与分析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行业背景和国际视野,能在生物制药领域解决研发、生产、质控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原理、化工原理、生物分离工程、工业药剂学、药理毒理学、生物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药物化学与分子设计、生物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大分子制备与分离创新实践、生物制药创新训练项目、工程伦理与工程项目管理、ESH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生物新药创制领域从事安全性与药效学评价、质量标准制定、生物制剂开发、新药临床监察等工作;在生产现场能承担GMP工程设计、中试放大、工艺改进与验证、质控与质保、运行维护等工作;在流通领域承担产品技术支持、学术推广、新产品运营等工作;入选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项目的毕业生薪酬高出普通毕业生约30%;本专业3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国家一流建设专业 江苏省品牌建设专业
专业招生咨询电话:陈老师15850810291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备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创新与团队精神、国际视野,能够在食品研发、生产、流通等领域从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技术开发、风险管理等方面工作,解决食品安全、营养与感官等品质控制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毒理学、食品添加剂、现代仪器分析及实验、食品理化检验及实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实验、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工艺学及实验、食品感官评价及实验、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监、食品质量标准与法规等。
就业方向:主要在食品、保健品、药物或日化等相关领域或行业(海关、商检、技术监督部门、疾控中心、第三方检测、企业生产质量控制部门)从事食品产品研发、分析检测、卫生管理、安全监管、品质控制、质量认证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选择进入高校进一步读研深造,近三年本专业近30%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咨询电话:刘老师13704407339
培养目标:以“大食品产业体系”理念为引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宗旨,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等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理论,具有食品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监控等能力的现场工程师。毕业生能够在食品加工、食品工程设计、食品贸易与流通等领域从事产品生产研发、品质控制、管理与销售等一线工作。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食品化学及实验、食品营养与安全学、食品工艺学及实验、食品分析及实验、食品机械与设备(含机械基础)、食品工厂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食品加工与制造、食品机械与工厂设计、食品物流与营销等企业,从事研发、生产、检测、销售等工作;并可报考科研院所、大型国企以及国家公共卫生、技术监管、商品检验等部门的事业编制岗位和公务员岗位。此外,近三年本专业3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高校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
专业招生咨询电话:陈老师15850810291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备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创新与团队精神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在食品研发、生产、流通等领域从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技术开发、风险管理等方面工作,解决食品安全、营养与感官等品质控制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化学及实验,生物化学及实验,现代仪器分析及实验,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Food Chemistry(食品化学),General Microbiology(普通微生物学),Food Microbiology(食品微生物学),Nutrition(营养学),Food Science(食品科学),Food Quality(食品品质学),Basic Sensory Analysis(感官分析基础),Food Engineering(食品工程),Unit Operations in Food Processing(食品加工单元操作), Food & Nutrition Policy Regulation & Law(食品营养政策法规),Food Product Development(食品产品开发),Statistical Methods(统计学) 等。
就业方向:学生修满相应学分后,可同时获得我校与美方学校(美国威斯康星斯托特分校)双方的学士学位证书,毕业后主要在食品、保健品、药物或日化等相关领域或行业(海关、商检、技术监督部门、疾控中心、第三方检测、企业生产质量控制部门)从事食品产品研发、分析检测、卫生管理、安全监管、品质控制、质量认证等方面的工作;也可选择留美继续学习深造或者就业。该项目学生必须有两年时间在美国学习,费用相对较高,但学生未来发展空间大、前途好。在美期间两年总费用(含签证申请费、项目管理费、出国保证金、学费、住宿费、伙食费、医疗保险费)约计人民币44万(其中保证金5万元在学生回国后退还)。
办学特色
引入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标准,构建“本科底色、工程本色、能力出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成人与成才相结合,育人与育德相结合,规范教育与个性成长相结合,学术研究与知识应用相结合,促进教师与学生协同发展。
构建“三四三”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学院为学生提供“三四三”多元发展目标进行因材施教和分类指导。具体就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在大二和大三时选择bet36体育投注升学或者直接就业,并针对不同的选择接受不同的培养模式。我们将为bet36体育投注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课程和bet36体育投注指导;而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可以申请进入我校省重点产业学院接受卓越工程师培养。近五年,我院学生bet36体育投注率保持在20%以上;进入现代产业学院学习的毕业生不仅可以进入大型企业就职,薪资收入也高出同届毕业生30.5%。
2013-2021年学生bet36体育投注升学情况
2021年学生bet36体育投注升学录取学校情况
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 BAY)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签约仪式
以专业社团建设为抓手,打造学生实践育人平台。
学院共成立26个专业社团,以“理解学生需求、支持学生成功、着力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践创新+文化浸染”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学院80%的教师积极投身专业社团指导工作,建立由知识到能力的循序渐进的一体化培养体系,开展研究式学习和项目化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专业学习的动力。几年来,学院学风向好,学生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6篇,申请发明专利112项,发明专利77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学生获2020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金奖,共计获得国家级专业创新创业比赛60项、学科竞赛奖项40项、省级54项。
学生专业社团LOGO
专业社团活动
2020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级金奖
2020年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
教授介绍
齐斌
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齐斌,博士,博士后,研究员,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省第六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获吉林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并提名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6年、1998年),2010年度“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个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理事;江苏省一级学科“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工程”学科带头人;《食品科学》杂志(EI收录)编委;苏州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网评专家。近年主持的省部级以上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点项目)1项。
顾志良
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市农业动物种质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顾志良,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功能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的合成和分离纯化、基因工程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和苏州市科技计划等项目多项。先后为本科生讲授《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遗传学》等课程。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获得江苏省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2009年被遴选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2010年被遴选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术带头人,2011年再次被遴选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5年被评为常熟市十佳魅力科技人物。苏州市农业动物种质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工程校级特色学科带头人;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分会理事、畜禽遗传标记分会理事、家禽学分会理事,苏州市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常熟市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郝建华
教授,硕士生导师
郝建华,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来入侵植物的繁殖生态学与生物学,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细胞学机制,杂草繁殖生物学及可持续管理,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植物显微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科技部子课题及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项目等8项,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和苏州市科技计划及横向科研课题等5项,主持学校教改重点项目、团队项目、网络课程等10多项。先后为本科生讲授《植物生物学》、《基础生物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植物资源学》、《科技文献获取与应用》等课程。获得的主要教学成果有: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1项;江苏省多媒体教学课件二等奖1项;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参与出版专著5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
王立梅
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立梅,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苏州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常熟理工学院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0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9件),申请国际专利(PCT)3件。近期主持的省部级以上项目: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
韩曜平
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韩曜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苏州市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常熟市生物学会理事长、江苏省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专家、江苏省渔业科技专家,苏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7篇;申请专利25件,获各类各级科技奖7项。
冀宏
三级教授,研究员,苏州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冀宏,博士,三级教授,研究员。苏州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江苏省食用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菌物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生物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省“333”三层次人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省级科技服务专家、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昆山市人才津贴获得者、常熟理工学院首届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与菌物种质资源开发、蕈菌工厂化生产及新技术应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中国食用菌菌种学》等4部著作;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省级科技支撑项目6项;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陈梦玲
教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陈梦玲,博士,教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团队负责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对象(第三层次)。2011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Monell 化学感觉研究中心短期访学。主要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移动信息化教学与项目化教学改革、食品感官评价与味觉可塑性研究等领域。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校级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出版应用型本科教材6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项;建有中国大学MOOC在线开放课程《现场急救》1门。曾先后获本科微课教学比赛江苏省一等奖、全国优秀奖、江苏省二等奖;研究成果获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
孙先宇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孙先宇,博士,四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马里兰大学药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新药的设计及活性筛选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青年骨干项目、黑龙江省创新人才项目等课题。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部,曾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黑龙江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1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罗兵
教授,苏州市水稻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常熟理工学院吴江技术转移中心主任。
罗兵,博士,教授。苏州市水稻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常熟理工学院吴江技术转移中心主任,苏州市生物学会协会理事、常熟市生物学会会员、民建常熟市水农支部副主委。常熟市高层次农业人才、江苏省“三区”人才、常熟市魅力科技人物、常熟理工学院科技先进个人。研究方向为稻田综合种养、水稻育种及推广应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项目35个,其中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1项,第二主持(企业为第一主持)科技部星火项目4项,苏州科技项目1项,常熟科技项目2项,苏州农委项目2项,常熟农委项目1项,横向项目22项,吴江区人社局项目2项。授权国家专利7项。
校园活动
一二.九红色朗诵比赛
2021红五月大合唱
爱鸟周活动
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志愿服务活动
互联网+竞赛
节水护水志愿服务
青年学习社走进虞阅书坊
水稻的一生志愿活动
实验室技能操作大赛
学院一览
教学楼
科研楼
实验环境
生态社区
标本馆
荣誉社区bet36体育投注小屋
院长寄语
21世纪的中国,生物医药和食品科技迅猛发展,对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我们清楚地了解五年、十年后的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并为此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能力导向,实践驱动”工程教育模式和国家教学质量标准优化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拥有国家一流的专业和国内先进的教学设施环境,为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我们创建了生物催化社、创意布丁坊、观赏水族团、基因工程社、食安研究社、活性蛋白工作室、蘑菇梦工厂等学生自己的专业社团,并配备优秀的教师指导每一名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创造中学会合作、沟通和主动解决问题,发展成为对自己负责,让父母放心,为国家贡献的人!
——冀宏
招生省份:江苏、河南、山东、福建、湖南、广西、重庆、四川、湖北、河北、上海、贵州
联系我们
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网站:https://swxy.cslg.edu.cn/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学工):
蒋老师 0512-52251563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
谢老师0512-52251562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招生咨询热线:
李老师0512-52251566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