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新浪微博活跃度降低是回归本源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钛媒体  2013-07-11    

  1996年12月5日,面对全球股市的持续繁荣与大幅上涨,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做出了“非理性繁荣”的判断。2000年,罗伯特·希勒以此为题著书,并在书中预测了互联网股市泡沫的破裂,几年后,罗伯特·希勒重新修订此书,并将苗头对准当时被热炒的房地产市场,结果他再一次神奇地预测了房地产股市泡沫的破裂。

  讲“非理性繁荣”的故事并非要将罗伯特·希勒神化,而是要提醒我们一件事——凡被过度鼓吹者,皆需警惕。

  如今不少人在抱怨新浪微博的活跃度降低,遥想在2年前它还被视为明日之星,新浪微博似乎在短短4年左右的时间内便经历了由鼓吹到唱衰的历程,它就像一个患有早衰症的病人,还未充分享受青春,便已步入沉沉老年,一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悲凉情景。

  但是且慢,微博的活跃度真的降低了吗?在我看来,微博的活跃度不是降低,而是回归了它的本来面目,当年的火热只不过是被过度鼓吹起来的泡沫,只不过是一种非理性繁荣而已。

  回归平静的微博

  微博概念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根据百度指数,2011年年中——即新浪微博诞生差不多两周年的时候,这个概念的影响达到了顶点,正如阑夕所说,当时去甲方提案,不谈一下微博营销,你都不好意思说再见。没人想到微博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便达到了顶点,同样没人想到它呆在顶点的时间竟然那样短暂。

  为什么微博会在短短不到4年的时间内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那时因为微博火热而注册微博的新用户,后来发现根本没人跟自己玩,于是重新回到了qq空间;那时因为微博营销火热而拉到一批甲方的乙方公司,后来被发现那完全是忽悠术,于是被甲方抛弃;连同那时因为大号和营销公司的营销需要而被贫空制造出来的大批僵尸也因以上原因大部分入土为安。

  巴菲特说“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2011年的微博是被鼓吹大的泡沫,而今它只是回归了平静,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微博渐成大号明星舞台

  当年,走向衰落的Digg为了自救在做出的改版中增加了资深用户的评判权重。但这一做法导致了资深用户“一言九鼎”,普通用户人微言轻的状况,最终使大批用户伤心退出。新浪微博虽然没有主动加大资深用户的影响力,但这个结果实质上已经形成了。在强关系的qq空间,你发一条状态,一般总会得到几个朋友的评论(现在的朋友圈同样适用),但在弱关系的新浪微博,你发一条微博,则很可能收获0转评。

  同样一条微博,大号或明星来发,可能会获得几千的转评量,但你来发,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打开新浪微博的24小时热门微博榜,你算算除了大号和明星的内容,还有几条?

  微博渐成突发重大事件第一来源

  微博在大多数时候活跃度是不够好的,但在突发或重大事件发生后,这种情况就完全得到了逆转,而在这方面非大号用户也往往能受到较高的关注度。

  在突发事件现场,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资料并将其散播出去的往往是普通微博用户,比如在723动车事件和雅安地震中,身临现场的人往往是最重要的信息传播者。2009年一架空中客车班机因故迫降于纽约哈德孙河面上的第一张图片便是由一位首批到达的救援人员用Iphone拍摄并传播到Twitter上的,这张图片至今颇有知名度。

  在突发事件后,现场直播的微博用户往往会得到较高关注度,但这个优势不会持续太久,待到一批嗅觉灵敏的媒体账号反映过来后,他们便会接管这项工作,并且将事件全面化、深度化地展示(微博上可能显示为带有网站链接),以便让大众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但不管是个人还是媒体账号面对突发或重大事件,他们选择的首发渠道大部分是微博。

  微博渐成新闻、评论素材重要来源

  微博上拥有一批名人和名企,名人们横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娱乐等领域,名企们更是囊括世界大部分的最知名企业,这些名人和名企的一举一动本身就是新闻线索,有了这些线索,在很多方面,记者或者狗仔队(指娱乐方面)不用千辛万苦去采访、跟拍,只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微博动向,并第一时间报道出来就可以了。

  比如对于不少明星来说,他们面对记者追问私人生活常常三缄其口,但却很可能在微博上公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朱茵怀孕的信息便是她主动在微博上公布的。

  不只是新闻,许多媒体的评论版同样会借鉴微博名人的观点。名人的观点往往有权威性而容易广泛传播,放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只能派记者去采访获取观点,而现在,名人们喜欢在微博上指点江山,而媒体只要借此解析、解读就可以了。打开FT中文版的《媒体札记》,这个栏目几乎通篇都会用到名人的微博观点。

  从这点来看,在Twitter和Facebook之间来回摇摆的微博,已经越来越趋向于Twitter。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