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李政涛:直面ChatGPT,教师如何绝处逢生?
2023-03-20 16:35:00
“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
作者:

  编者按:3月4日,由中国教科院《教育研究》杂志社主办的“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成功举办,与会专家聚焦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政涛作了题为《直面ChatGPT,教师如何绝处逢生?》的主题发言。李政涛教授认为,不管什么本领,都意味着人师亟需在和ChatGPT的对话中,同步完成自我智能、自我生命的进化升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绝处逢生”,才可能稳如泰山。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如何定位ChatGPT的性质?


  如何定位ChatGPT的性质?ChatGPT就是一个能够与人类对话的“聊天机器人”。在它出现之前,也有其他的“聊天机器人”。但是,过去的“聊天机器人”所承担的角色更多是信息的筛选者和搬运者。ChatGPT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的角色变了。

  首先,它是分析者,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其次,它是生成者,有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不仅能生成摘要、童话故事、教学方案、科研论文,还能生成场景,非常了不得。正因为它是生成者,所以也具备了创造者的角色。

  因此有人说,ChatGPT让人工智能有了新的升级换代,从分析式的机器人走向了生成式、创造式的机器人。

  如何理解ChatGPT的价值?


  如何理解ChatGPT的价值?对此,一般人都会想到危机或者威胁,特别是对很多职业带来的危机;ChatGPT成为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新的智能竞技场和智力搏击台。

  当然,除了危机之外,一定也有机遇。在我看来,当下把握机遇更加重要。

  ChatGPT带给教育五个机遇:

  第一,这是一次重构人与机器关系的机遇



  首先,ChatGPT的横空出世,带来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改变。

  变化1:人机关系性质的迭代升级

  过去,人工智能可能只是被当作工具来看待。如今,以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不只是工具,也是人类对话的伙伴。

  变化2:人类成为ChatGPT教育对象的同时,机器也需要受教育

  未来,ChatGPT有可能成为人类教育的对象。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未来人类通过编程等方式,对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改变,让其正向助推,而不是阻碍、异化、扭曲人的成长发展。

  这可能带来智能时代教育的重大转向,即让机器受教育。其中,首要是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伦理教育,让机器不仅成为人类文明的推进者,也成为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变化3:让我们重新理解“人”

  什么叫人?何以为人?过去,我们对于人性的认识,是以兽性、神性为参照物,在人与动物、人与神的比较中展开和理解的。

  如今在智能时代,机器成为理解人性、洞察生命的新的参照系。在人与机器的不断比较中,我们重新理解“人是什么”,包括机器人是人吗?聊天机器人是人吗?将来会越来越强大的机器人,它究竟是什么?

  当机器越来越像人的时候,一个古老但常新的问题再次浮现:人是谁?以及,人为什么活着?是机器像人一样活着,还是人像机器一样活着?这些问题都是新的问题。

  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有了ChatGPT以后又重新凸显,让我们重新思考。

  第二,这是一次推动人类自我进化的机遇



  人工智能不断在进化,但人类智能是不是有可能会反向退化?当机器越来越聪明,有可能人却越来越傻,甚至出现脑萎缩。

  由于人类智能对人工智能的频繁使用,甚至过度使用,不知不觉间,替代将变成宠溺。我们人类可能成为被机器溺爱的孩童,习惯于被人工智能娇生惯养,沉溺于机器营造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难以自拔。这将造成人类自身智能的废弛和荒漠化;在越来越强势的人工智能面前,人类成为长不大的儿童。不是身体长不大,是智能意义上的长不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ChatGPT引发的最大危机,不是职业,而是人本身。

  而化解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创造性地实现一种转化:把人机对话的过程,变成人类生命自我超越、自我进化的过程。这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根本的出路。

  第三,这是一次打破替代思维、走向共生思维的机遇




  以往我们理解人工智能,总有一个惯性思路:一旦有新的技术出来,马上就会想到“替代”,比如各种职业会被替代。所以,我们弥漫着浓重的“替代焦虑”。

  “替代焦虑”背后,其实是替代思维,根源是二元对立式的思维习惯,即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人与机器对立起来,触目所及的自然是“竞争”"对抗”和“冲突”,结果把二者变成了“谁替代谁”的“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

  这需要我们跳出已有的思维,换一个思路:借助ChatGPT,探索并创造人机之间相互激荡、相互超越的新格局,而不是相互替代。

  这带来了新目标,即通过人机之间的“双向奔赴”,实现“双向超越”;也带来了新思维,即从替代思维走向共生思维。关键在于,要让人机关系从“此消彼长”到“共生共长”,从“单向进化”到“双向进化”,从“单向超越”到“双向超越,形成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你追我赶”的共生格局。

  第四,这是一次理解人师存在价值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是谁”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答案。因为不仅有人师,还有“机师”。事实上,“机师”早就已经出现了。

  尽管教师不可能被ChatGPT这样的“机师”所替代,但人师的部分角色、职能或作用,如设计课程、知识搜索、课堂模拟、语言翻译,作业测评等,将被“机师”所代替。

  接下来,人师要干什么?就是要做只有人师才能做的事情,发挥人师才有的职能,包括培养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价值与意义、思维与情感、意志与勇气、奋斗与进取、反思与自省、创造与创新。

  以理想信念为例,只有人才有理想。现在ChatGPT的创造过程,恰恰是人类理想在技术时代里的产物。机器没有理想,如果有的话,将是人类赋予它的。

  第五,这是一次促进教师能力重塑的机遇


  虽然大家认定,教师职业本身不会被ChatGPT取代,但并不表明所有教师都会安然无恙。

  未来,那些“做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者”,是随时可能被淘汰的“高危人群”。所以,这些教师的命运,不是被替代,而是被淘汰。

  未来的教师教育、教师发展,就要在怎么避免被机器淘汰的意义上,去做研修,去推动教师成长。

  直面ChatGPT,教师最需要哪些本领?


  那么,在ChatGPT的步步紧逼下,教师最需要哪些本领,才能绝地反击、“绝处逢生”?

  第一大本领:善于挖掘和转化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

  哲学家马丁·布伯曾在《我与你》中提出,世界的本质是关系,而对话是最好的关系体现方式。

  而在人机时代,对话会变得更加丰富。当ChatGPT进入课堂,会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对话关系,将会出现“生-机对话”“师-机对话”“师-机-生对话”或者“生-机-生对话”。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对话都有育人价值。如何让人机时代的对话具有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呢?

  一方面,通过具体挖掘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为学生丰富对技术工具的理性认识,掌握与机器对话的路径和策略,提供唯有在人机对话中才可能获得的学习经历和体验,提升只有在人机对话中才可能生成与发展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与审美能力等,最终学会在人机聊天对话中学习和成长。

  另一方面,教师将人机对话的育人设计引入教学设计,来干预、引导课堂上的人机对话过程,实现这一特殊育人价值的创造性转化。

  第二大本领:善于选择并且教会只有人师才能赋予学生的教学内容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能力最为关键”?有了ChatGPT之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回答这些古老、基本的问题。因为,ChatGPT不仅是个技术平台,也是新的尺度、新的标杆。

  比如,以ChatGPT作为新尺度和新标杆来思考,什么知识和能力可以不用教了?

  我们得到以下基本准则:

  凡是人工智能擅长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少教甚至不教,凡是人工智能不擅长或者无能为力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多教或重点教。

  记忆型、计算解题型、考试训练型的知识与技能不用教了。ChatGPT是考试训练的天敌,最擅长记忆和计算,在它面前,那些牺牲了美好、幸福的童年生活换来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不堪一击。

  因此,未来的教师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向那些人工智能无法或不能替代的知识和能力,如价值观、高阶思维,好奇心、想象力与审美力等。

  这预示着,当下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新课程与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同样需要以ChatGPT为新视角和新准绳,重新加以解读、设计、实施和评估。

  它也着重提醒我们,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培育,这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与尊严;

  更加注重改变思维与提升思维,包括批判思维、创造思维,以及编程思维、模块思维等智能时代最需要的思维能力;

  更加注重情感的学习,机器可以模拟情感的各种表达方式,但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真实的情感世界;

  更加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机器永远不会疲惫,从来不会真实地感受到挫折沮丧和绝望,然而,这反而是人生的常态,为此特别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第三大本领:善于与作为“机师”的ChatGPT协同育人

  今天,人师与“机师”共同进课堂、同上一节课,已经成为现实。人类课堂自此变成了“人师+学生+机师”的三位一体式课堂。

  由此,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要求:要有和ChatGPT协同育人的能力,即“人机协同育人力”。

  这种协同,不再只是人与工具的协同,而是两类智能的协同,是两类主体或两类人的协同:人与机器人的协同。这种协同的交互性、生成性及其复杂性亘古未有,对于教师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育人的最高境界是在协同中融合。在实质上的协同育人共同体里,人师如何主动展现并发挥独特、不可替代的育人能力,同时牵引或带动“机师”协同育人的能力,都是未来教师必不可少的新本领。

  而不管什么本领,都意味着人师亟需在和 ChatGPT的对话中,同步完成自我智能、自我生命的进化升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绝处逢生”,才可能稳如泰山。

  如果您想获得李政涛教授在“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上的完整报告PPT,后台回复“李政涛PPT”即可获取

  来源:“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