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招生-培养-就业”新模式
2024-09-19 15:49:00
作者:
  教育部在出台的《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通过主动探索实践,构建了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招生-培养-就业”新模式。
  一、制订就业目标导向的招生政策
  学校建立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就业目标导向的招生政策。首先,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就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布局,开设与市场需求匹配度较高的专业,确保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培养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一线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次,学校调整招生政策,突出就业能力评价和选拔机制,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成绩,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等综合素养,通过多维赋能,调整就业能力评价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动大学生更好就业。
  二、设置地方特色产业的招生专业
  黄冈市既是农业大市,也是工业强市,被授予“时珍故里、中国艾都”、“建筑之乡”、“中国窑炉之乡”、“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东坡文化之乡”等众多美誉,同时毗邻武汉市,是武鄂黄黄都市圈重要一员。学校对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了解产业的现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所需的人才类型和数量等因素,在综合考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教育资源配置、以及专业设置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对接黄冈市五大支柱产业、十大重点产业链,设置了十大专业群,分别对接黄冈市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健康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建筑业等,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彰显、供需有序的专业布局。
  三、推进地方急需人才的订单招生
  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包括课程开发、实践平台建设等,以缩短培养“时差”,解决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紧缺专业更新慢、行业企业人才荒的问题。校地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服务合作协议,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确保学校专业与产业需求紧密匹配。对地方缺口大、需求大的紧缺人才实行订单定向培养,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模式,明确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培养目标,确保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对口单位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养过程中,增加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提供学生到定向岗位实习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匹配度,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减少入职后的适应期。乡村医生、乡村干部等专项人才的定制化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大量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破解了乡村人才振兴困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四、打造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链条
  学校坚持“扎根黄冈、服务黄冈、辐射武鄂黄黄都市圈”的办学定位,精准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拓展职业教育创新内涵,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与黄冈市各中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从多个维度出发,整合教育资源,构建育人共同体,打造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链条。五年一贯制、“3+2”分段制、对口升学等教育链条打通了学生成长的上升通道,满足了高技能人才宜早、宜长周期、宜贯通的培养需求,不仅为当地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机会和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在职业教育领域获得更高的学历和更广阔的职业前景,同时优化了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实现了职业教育体系的连贯性和层次性。
  五、强化教育服务乡村的循环发展
  学校构建“面向学生抓教育,面向社会抓服务”的“双轮驱动”办学格局,以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强化教育服务乡村的循环发展,打造劳动育人助力乡村振兴的教育体系。学校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以劳动实践教育为载体,全方位调动学院、学科力量,整合已有优势资源,建立多个应用技术研究团队、产学研合作创新团队、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团队、社会服务基地团队,深入十县市,提供实用技术咨询、培训、研发、推广等服务。推进与百村共建,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实施科技扶贫开发,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推进与千企合作,针对企业需求,开展订单教育、员工培训和横向项目研究。近5年,学校累计培训社会人员20余万人次,推广实用技术150多项,促进了数万户致富,带动了区域经济大发展。学校先后荣获黄冈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品牌基地、湖北省阳光工程先进单位。《人民日报》称赞学校育人“接地气”,扶贫“有底气”。(作者:彭亚雄 张朋生 王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