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生态环保高校行暨武汉生态文明大讲堂·院士讲坛活动在武汉工商学院举行
2023-06-03 13:31:00
作者:
  6月2日下午,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的2023年武汉生态环保高校行暨武汉生态文明大讲堂·院士讲坛活动在武汉工商学院隆重举行。该活动由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指导,武汉工商学院、武汉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联合主办,市生态环境局洪山区分局协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张作波,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宪友,武汉工商学院校长孔建益、党委书记刘生元、党委副书记幸福堂,主办方武汉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主要负责人以及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生态处等处室负责人,各区(分)局分管负责人、监测站、事务站代表,武汉生态环保企业代表、武汉工商学院师生代表参会。  
  刘生元书记代表学校致辞,他介绍,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通过激发产教融合动能、激活科技创新密码、激励学生行为养成等举措,着力培养建设美丽中国的应用型人才,并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武汉市生态环保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环保产业新技术、新知识进课堂、进教材、进讲坛、进实验室、进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各类实践活动,为美丽武汉、美丽湖北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张作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以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组建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打造了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他号召大家要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共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随后,活动现场举行了武汉工商学院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和2023“武汉生态环保高校行”旗帜交接仪式,公布了“武汉生态环保高校行”LOGO征集“采用奖”和“优秀奖”获奖名单。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主任汪璞为武汉工商学院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授旗,服务队志愿者代表庄严宣誓:争做生态环保观念的宣传者,生态环保实践的推动者;任宪友副局长为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赖欣颁发“武汉生态环保高校行”LOGO征集“采用奖”,赖欣介绍了该LOGO的设计理念和寓意;上一届武汉生态环保高校行活动的主办方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姚瑶和武汉工商学院校团委书记邱玉添交接了2023“武汉生态环保高校行”旗帜。
  在完成交接仪式后,王焰新院士、任宪友副局长、孔建益校长共同启动“2023年武汉生态环保高校行”活动。
  “生态文明大讲堂·院士讲坛”活动随后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主讲《绿色低碳视角的无废城市建设》。他从“无废城市概述”“低碳技术”“无废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对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展望”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绿色低碳视角的无废城市建设思路。他指出,生态环境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科技问题,是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人类要进入无废城市高级阶段,建成无废城市,就要大量使用清洁能源、高纯原料、低废工艺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产生量;提高公民意识,减少生活中产生的废物量,并进行精细化分类,以利于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应用更先进的“未来技术”,完全回收利用废物中的能量和元素。在无废城市的建设中要重视氢能材料发展,大力发展氢能产业。他表示,无废城市建设并不是主张“不产生废物”,也不是主张“一烧(焚烧)了之”或“一填(填埋)了之”,而是注重践行减量化和资源化废物管理理念。他还结合美国旧金山和新加坡两个无废城市建设案例,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在交流互动环节,王焰新院士针对“大学生能为无废城市做些什么”等问题,勉励大学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能源,同时,努力学习先进的环保技术,参与先进“未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听完王院士的讲座后,我明白了低碳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今后我也要从自身做起,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节约水、电,尽量做到绿色出行,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武汉工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2021级学生刘珈硕听完讲座后说道。
  据悉,武汉生态环保高校行系列活动包括环保讲座、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等,该活动旨在进一步擦亮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引导更多高校和大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展现新时代大学生风采,营造生态文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良好氛围。(通讯员:陈敏 赵婵 廖雪韵 杨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