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地大逸夫博物馆:“如花似画”海百合,美得让人心醉!
2021-01-07 17:02:00
作者:
  你见过长在大海里的百合花吗?在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就可以领略到这样的奇景。
  走进二楼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数十朵绽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茎、冠全都清晰可辨,好似艺术大师的雕刻作品。整个造型如花似画,美得让人心醉。这块海百合化石产自贵州关岭,距今2.3亿年,特征清晰,保存完整,可谓逸夫博物馆的一大"镇馆之宝"。
  为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证据
  海百合是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统称,最早出现于距今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朝。几经兴衰,已发现5000多种化石种,直到现代海洋中生存仍有近700种。在2亿3千万年前,海洋里到处是海百合的身影,它们有的附着在漂浮的树木上,过着浮游的生活方式;有的跟苔藓虫和腕足动物在海底形成草地般的大面积覆盖面,留下许多化石,有的石灰岩地层全部由海百合化石构成。
  "海百合的身体有一个像植物茎一样的柄,柄上端羽状的东西是它们的触手,叫腕。这些触手就像蕨类的叶子一样,迷惑着人们认为它们是植物。后因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约96%的海洋物种灭绝,海百合也逐渐衰退。如今,人们只能在深海里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逸夫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李富强介绍说。
  海百合在死亡以后,钙质的茎、萼很容易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由于海水的扰动,使这些茎和萼总是散乱地保存,失去了百合花似的美丽姿态。但如果它们恰好生活在特别平静的海底,死亡以后,他们的姿态就会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由于这种环境比较苛刻,所以这样的化石十分珍贵,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收藏价值,不仅为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证据,也逐渐成为化石收藏家的珍品,甚至被当作工艺品摆放。
  演绎沧海桑田 勾画史前奇观
  一个理想的海百合化石由根、茎和腕三个部分组成,但大多数化石不完整。逸夫博物馆的海百合化石特征清晰、保存完整,虽在地下沉睡了两、三亿年,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国画大师笔下绽放的百合花,委实罕见。
  这块珍贵的海洋化石,演绎了中国西南边陲一个远古的沧海桑田故事。
  距今大约二、三亿年前,贵州关岭地区还是一片封闭的海域,气候温暖,海水湛蓝,清澈见底,到处生长着美丽的海百合。兴义龙和贵州龙也生活在这里,由于没有天敌,生物数量越来越多,海百合和动物的遗骸不断被泥沙所掩埋,沉积在海底,成为珍贵的化石。如今,贵州关岭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已经开辟为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您瞧,在这块化石上,一朵朵直径达半米左右的硕大"花朵"呈现在人们眼前,朵朵"巨花"和缠绕盘旋的"茎杆",构成了繁花似锦的画卷。"花朵"上清晰的鳞片状结构,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动物特征。
  透过这块海百合化石,人们可以看到海百合的内部结构,为研究海百合的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更为我们勾画出史前海洋与海洋生物的奇妙景观。
  完成美丽蜕变 见证化石奇迹
  2003年建馆前夕,时任博物馆馆长的任有福从贵州校友处听说,当地农民发现了一块面积很大的海百合化石,怦然心动,于是迅速联系校友,前往贵州关岭洽谈,最后雇用一辆大卡车把它拉回武汉。
  在逸夫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博物馆结合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在二楼展示这块海百合化石,以恢宏的气势引出"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这一展陈主题。
  由于当时博物馆建设已经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要把它全部修复并天衣无缝地拼接到一起,做好上墙展示的所有准备工作,工期只有七十多天。工期虽紧,但修复标准却没有降低。
  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修复效果,任有福每天亲自在修复现场把关,李富强带领几名技术精湛的化石修复技师每天十六个小时轮班,在粗修、精修后,再采用喷砂工艺,用高速气流喷出的沙子,打磨出海百合最细微的结构,呈现出最真实的面貌。最终,这块海百合化石的修复工作在2004年12月全部结束,采用背设钢架的方式上墙安装。
  经过修复和拼接,可以清晰地看到:化石表面呈现的扇形冠状海百合,一般冠径10至40厘米,茎可至l60厘米以上,茎杆直径1厘米左右。也有个别为2.5厘米,根部不太发育,因此不甚明显。
  2004年,这块海百合化石展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些校友把珍藏并且研究过的海百合化石赠送给博物馆,希望它们能够继续发挥作用。
  目前,逸夫博物馆共珍藏着4块保存完好、外形精美的海百合化石。
  在大自然漫长的演变中,气候变化,物种更迭,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解的谜团。而正是这些珍贵的古生物化石,为我们解开了一个个的千古之谜,让人类更好地热爱自己的家园,更好地理解"适者生存"自然法则的秘笈。(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 徐燕 摄影:张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