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
[详细]
清华大学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近年来,学校遵循"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针,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内外选聘优秀人才,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高。
学校现有教师3036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814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254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257人。教师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3名。13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学校通过设立"学术新人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以及实施"百名人才引进计划"、"骨干人才支持计划"等措施,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质量,青年教师队伍迅速成长。先后有14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01人和51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47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18人获得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定位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具备高尚的健全人格、宽厚的业务基础、敏捷的创新思维、厚重的社会责任、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潜在的领导能力等优秀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推动按学科大类培养,全面提高培养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培养模式,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基础平台,创造发展空间。
经过多年的建设,清华大学已基本形成了综合性的学科布局。目前,清华大学共有本科专业66个,第二学位专业7个。截至2011年3月,清华大学共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5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71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5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18个,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
[详细]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本科学生。目前设有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共65个本科专业,7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国家级基础课程及人才培养基地。专业结构与布局具有工科专业优势集聚、文理管法特色鲜明、学科交叉形式多样、适应需要规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特色。
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在注重学生的人文数理通识基础、强化实践教育的同时,积极推动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与全面成长。
学校通过构建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建设优质的课程,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成长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
2013年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由“领军计划”、“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三部分组成。
“领军计划”是清华瞄准未来各行各业领军人才,发掘品学兼优、素质全面人才的自主招生计划。2013年“领军计划”选拔,增加了“学业成绩排名在全年级前1%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优先”的政策。认定的学生将享受bet36体育备用总分最高降60分录取以及至多30分选专业的优惠政策。2013年具备清华“领军计划”推荐资格的中学全国共有246所。
2013年清华“拔尖计划”将扩大规模,培养更多具有特长和潜质的“天才”学生。根据成绩在限定专业内给予bet36体育备用总分最高降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
2013年,“自强计划”将继续面向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可等同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2000余所县级及以下中学展开选才,同时要求申请人应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2012年,通过“自强计划”,最终有29位同学借此圆了清华梦。这其中有7人是其所在中学有史以来考入清华的第一人,14人是其所在县5年来考入清华的第一人。
2013年,清华大学继续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AAA测试”),并将其作为自主选拔的初试。
与往年相比,清华大学2013年自主招生政策在评价体系、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有一些重要的变化。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表示,高校在自主选拔中对考生的评价应该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所谓“长”,就是要把考生放在整个高中阶段这样一个较长的过程中进行综合评价,避免“一考定终身”;所谓“宽”,就是要全面地评价考生,鼓励考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所谓“高”,则是要关注优秀学生的“过人之处”,鼓励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清华大学在自主招生方面进行了一些颇具导向和示范意义的探索。首先,自主选拔工作将进一步推进科学选拔人才模式的探索。其次,清华大学更加明确了自主选拔重在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生的定位。第三,自主选拔工作将继续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方向。第四,自主选拔工作将继续秉承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
2013年清华大学保送生选拔方式三大特点
一是按科类进行考试选拔,不受文理分科限制。2013年的保送生考试科类细化为数理、化生和文科三类,考试科目不再求全,而是偏重学科特长,如报考数理类的考生只考数学和物理两门,报考化生类的考试只考数学和化生两门,而报考文科类的考生只需考阅读(中、英文)和人文与社会两门。
二是对专业进行科学匹配。与考试科类进行区分相对应的是专业志愿的填报不再是任意选择,而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考试科类进行了科学的匹配。例如,报考化生类考试的学生不能填报类似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偏重物理类的专业;同理,报考数理类考试的考生也不能报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科学等偏重化生类的专业。
三是“学堂计划”精细化招选。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四个具有“学堂班”的专业特别安排了学科专业面试,在这四个方向具有兴趣和特长的考生,只要在第一专业志愿中选择上述四个专业中的一个,就可以参加相对应的学科专业面试,在面试中表现突出者可以具有直接进入相对应专业的“学堂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