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河南教育这十年:各级各类教育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22-10-12 17:10:00
中国教育在线河南站

  10月12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场,重点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尹洪斌出席发布会并作主发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垠亭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常轶旸主持。

  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尹洪斌在发布会上就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河南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做了介绍。他指出,河南作为拥有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近十分之一的教育大省,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指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实现现代化河南,出路在创新,关键在人才,根基在教育;强调要发展更加优质更加均衡的教育,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

  尹洪斌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十年来,全省教育战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工作重点,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谱写河南教育更加出彩的新篇章,全省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整体性提升,有力支撑了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幸福感得到了极大提升和增强。

  尹洪斌回顾和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河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情况,提出了五个显著特点:

  第一是:十年来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全面落实。省委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楼阳生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对关系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事项、关键改革,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党委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出台《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及实施方案,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作出战略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条件保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经费投入由2012年的1466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775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由2012年的1106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927亿元,十年来均增长了近90%。“宽带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实现城乡学校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坚定扛牢立德树人政治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我省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

  第二是:这十年各级各类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11万所,教育人口2888万,在校生2695万,每万人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由2012年的149人增加到270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显著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持续提升,教育公平底线更加坚实稳固。一是基础教育由全面普及向优质均衡跨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由2012年的66.63%、91.2%、90.02%提升至90.8%、96.1%、92.5%,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先后实施3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已成为各地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的一张靓丽名片。全省158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进入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二是职业教育由高速发展向提质培优转变。持续优化中职学校布局,中职学校数由2012年的920所调整至632所,在校生达151万人,位居全国第一,校均规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0人。在全国率先启动职业院校“双高工程”建设,“少林武术”“长垣烹饪”等一批职教品牌享誉全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教育部将“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常设我省,至今已连续举办8届。我省成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7个省份之一,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入围国家重点打造的10所“世界一流”高职院校。三是高等教育主要由规模扩张向量质并重、内涵提升转变。统筹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三个调整优化”,普通高校由120所增至156所,毛入学率由2012年的27.22%提高到去年的53.13%,进入普及化阶段。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7所高校11个学科“双一流”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全省新增5所博士授权高校、3所硕士授权高校,博士、硕士招生数分别增加了206%、161%。实施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等工程,5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第三是:这十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积极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一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印发《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bet36体育备用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政策;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分类考试招生录取正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方式。二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以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探索实施“学分制”“大部制”“学部制”等改革,着力构建与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治理体系。三是教育督导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发布实施《河南省教育督导条例》,每年开展对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评价,全面覆盖、运转高效、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更加完善。四是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全面下放学校,中小学副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地市,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教师培训体系重构等改革,出台教师周转房、保障房、“一补两贴”等惠师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潜心育人。五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总数达到327个,河南中医药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11所高校在马来西亚、泰国等9个国家建立境外办学机构13个,打造了“仲景学院”“大禹学院”等境外办学品牌。

  第四是:这十年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缩小教育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群体差距、校际差距,努力让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有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一是教育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落实国家“双减”各项部署,校外培训机构“营改非”、资金监管,以及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100%覆盖。积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公民同招”全面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身体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等持续加强。二是教育脱贫攻坚扎实有效。控辍保学历史性地实现了动态清零。营养改善计划覆盖38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个省级试点县,每年受益学生累计达310万余人。对贫困地区的高校招生专项计划不断扩大,对贫困地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和教育不断加强,有力支撑了脱贫攻坚的成效。三是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十年来累计发放资助资金1153亿元,资助学生1.22亿人次,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高校毕业生每年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80%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学生征兵人数连年位居全国首位。

  第五是:这十年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十年来,全省高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600余万人,职业院校每年完成各类培训330万人次以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耦合加速推进,教育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加强。目前,全省高校共建有23所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25所鲲鹏产业学院;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800余个;去年以来,全省高校牵头或参与组建我省新建的8所省级实验室中的7个。十年来,全省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46项,承担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和资金量均占全省90%以上,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总数的60%以上。河南科技学院茹振刚教授团队培育的“矮抗58”等系列小麦品种累计种植3亿多亩,增产效益300多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常俊标教授团队研发的阿兹夫定今年被批准上市,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新冠口服药。一大批高校原创性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全省教育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心怀“国之大者”“省之要者”,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要求,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统筹谋划,系统安排,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教育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让教育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先出彩、出重彩,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链接:

河南教育这十年——聚焦基础教育

河南教育这十年——聚焦高等教育

河南教育这十年——聚焦职业教育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