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哈尔滨理工大学圆满完成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初试)工作
2023-12-28 18:14:00
哈尔滨理工大学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和省招生考试院关于做好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要求,哈尔滨理工大学高度重视研考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提早谋划部署,健全措施保障。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周密部署下,在相关职能部处和各学院的密切配合下、在全体初试监考教师和考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工作。考点组考情况被新华网、中国日报网、光明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今年哈尔滨理工大学考点共有5184名考生,其中报考哈尔滨理工大学一志愿考生1551人,报考省外高校考生3633人。本校应届考生2105人,校外考生3079人。共征集监考、巡考人员425人,考务人员136人,安保、后勤保障人员86人,学生志愿者130人,合计777人。考场总数201个,其中普通考场188个、备用考场13个。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国家教育考试,是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11月20日,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杜军组织召开了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学院工作部署会。对近年来教育部下发的《全国研考自命题部分高校违规典型案例》再次进行了通报警示学习,并就2024年学校硕士研究生考试学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12月13日,副校长杜军再次召集学校党委宣传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 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团委、教务处、研究生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 校园服务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召开研究生招生考试职能部门工作部署会,听取组考方案汇报,安排部署考务工作。会议要求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压实工作责任,紧盯关键环节;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确保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哈尔滨理工大学考点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研考学院工作部署会
研考职能部门工作部署会
  哈尔滨理工大学贯彻教育部和黑龙江省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务工作相关要求,落实安全保密工作职责、优化考生服务保障,多措并举,保障考试安全平稳有序进行。一是强化入场安检环节,维护考场秩序。制定严密的入场安检方案,实行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通讯工具集中管理;在考点楼宇大厅,组织专人实施“智能安检门手机检测”、“金属探测仪人工安检”、“身份证识别仪验证身份”;在考场内,监考教师实施“金属探测仪人工安检”和“核验考生身份证、准考证”,同时“无线电信号(含5G)屏蔽”全覆盖,形成“六位一体”的各类通讯器材安全检测工作体系,实现了手机、手表等电子通讯、存储设备“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的工作目标。二是强化考务人员培训,确保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双到位。所有监考人员先培训后上岗,于12月19日、20日分别对监考、巡考、考务人员进行线下集中培训,强化考务人员履职规范性及突发情况处理能力。三是强化区域划分、职能分工、协调配合。将考生入场、安检、出场进行区域划分,各部门、各职能分工合作,考生进校入场、考试过程、出场秩序井然,实现“规范研考”。
巡考、监考教师考务培训会
考生有序入场安检
  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实施线上、线下融合助力,提升服务保障。线上,哈尔滨理工大学及时发布考生须知、考点公告、温馨提示等信息,主动做好政策宣传和解疑释惑工作,为考生提供实用的考试信息服务,考生可以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等渠道了解考试规则及考场指引,为查找考场教室提供了极大的便捷。线下,哈尔滨理工大学组织了一支由130余名志愿者队伍,与考务人员一起全程给考生提供细致、热情的服务。设置封闭区域,协助考生存取手机等电子设备。开设室内候场区域,解决室外低温环境早到考生等候时间过长问题;增设一食堂部分档口无手机支付功能,解决考生便捷就餐需求;在食堂延长热饮用水供应时间,并为考生提供午间休息场所等服务。
考生有序进入考点
考生有序进入楼宇
手机等电子产品存放处
  研究生招生考试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环节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哈尔滨理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省招生考试院的要求,认真做好相关组考工作,圆满完成了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组考工作,展现了学校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推进相关工作的良好作风。下一步,哈尔滨理工大学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全力做好自命题评卷和复试等相关工作。(摄影:张涛(新华社)、何兆雷、彭麒玮 摄像:彭麒玮、李霖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