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打造海洋科创高地 提供海化服务
2024-09-24 18:16:00
中国教育在线海南分站
  近日,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之际,该校穆军教授在海洋微塑料生物降解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筛选、培养出新的海洋微塑料降解菌玫瑰色菌,性能上超越了迄今报道的海洋微生物降解微塑料细菌群,其应用和培养方法、降解塑料方法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ROSEIBIUM AGGREGATUM AND USE, CULTURE METHOD AND METHOD FOR DEGRADING PLASTICS THEREOF),专利号:11958943B1。
  搭建平台团队 深耕海洋
  近年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坚定不移走“人才强校”发展之路,始终“聚焦高端人才”主旋律,积极搭建人才科研“大舞台”,强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目前学校拥有部省级科研平台30个,其中院士工作站(院士团队创新中心)4个,国家级水产试验场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拥有科技部、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拥有外交部、教育部、文旅部等国家部委及海南省批准设立的省部级研究基地(交流平台)9个;成立了海南海洋卫星遥感创新发展、水产南繁种业创新、热带海岸保护工程与海洋生态修复、热带特色水产种质创制与高效增养殖、热带设施渔业工程与技术创新、海岛旅游资源数据挖掘与监测预警等10个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随着海岛旅游资源数据挖掘与监测预警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海龟救护保育中心、海南省近岸海洋生态环境过程与碳汇重点实验室等相继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三亚崖州湾海洋牧场教学科研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面提升了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此外,学校于2021年成立了崖州湾创新研究院,与崖州湾科技城入驻高校、科研单位融合发展。2022年3月,崖州湾创新研究院设立水产南繁种业创新中心、热带海洋生态与蓝碳中心、深海探测与装备中心等3个研发平台,2024年1月增设智能试验场与数字南海中心,形成了围绕自贸港建设急需的水产南繁育种、热带海洋生态保护、深海观测与探测技术装备、智能试验场与大数据等方向的专业化研究队伍15支。各研发团队紧密合作、联合攻关,已完成了“琼鱼一号”棕点石斑鱼40K基因组育种液相芯片以及可在1000米水深工作的双体AUV的研发。2024年1月,崖州湾创新研究院获批成为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试点单位,以推动科研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同年9月,获批设立海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聚焦“深海”“南繁”特色领域,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紧密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海南自贸港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热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海洋大学、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发挥本地高校优势力量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
  参与海洋科考 跨越深蓝
  近年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多次组织科研人员参加海洋科考活动,其中6人参加西太平洋航次,2人参加马里亚纳海沟航次,2人参加深海考古航次,1人参加中国——新西兰联合深渊深潜科考航次,1人参加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航次。2021年12月,该校参与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10个单位组织的“TS-21-2航次”顺利返航。该校宋陶然和吴祥恩分别成功突破10026.5米和8559.3米水深,获取了珍贵的万米深渊岩石、沉积物、海水和生物等样品以及地球物理数据。宋陶然成为国内第5位和全球第8位完成万米下潜任务的女性科技人员。2023年3月,该校王昊寅参与中国——新西兰两国10家单位组成的科考队,圆满完成了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中的“TS-29-1”航次,于南太平洋克马德克成功下潜6497.6米,采集到大量沉积物、岩石及生物样品,并拍摄了宝贵视频资料,获取了珍贵的万米深渊岩石、沉积物、海水和生物等样品以及地球物理数据,也使该校成为首个在南太平洋海沟下潜的国内高校。2024年3月,该校参与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印尼哈鲁奥莱奥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11家单位组成的“TS-40”航次科考,在爪哇海沟采集了大量的沉积物、岩石,以及生物样品,拍摄记录了该海域的地质构造和生物多样性。该校刘行在本次科考中主要负责协助沉积物和岩石等样品的现场处理以及CTD、重力柱与着陆器的布放回收等工作,其最大下潜深度达5137.5米。此次科考是国际上首次在爪哇海沟开展大范围、系统性的载人深潜科考,将进一步加深对全球深渊地质生命过程与地球系统演化的认识,对推动我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提供海化服务 向海图强
  近年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不断深耕现代海洋牧场、水产南繁、海洋测绘与观测、深海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海底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领域,积极服务于海洋强国、自贸港建设等国家战略,服务于海南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的美好愿景,先后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穆军教授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需求,针对日益严重的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开展海洋微塑料的分布监测、生态风险、毒理效应及生物降解修复等系统研究。筛选、培养出一系列能降解海洋微塑料的细菌群,其采用的微生物原位降解修复方法降解海洋微塑料,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已获多项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林炽贤教授针对南海鲸豚、海龟、砗磲、海蛇、刺鲀、海马、珊瑚等珍稀特色海洋动物资源,开展保护生态学、人工驯化、繁殖生物学、增养殖技术、活性物质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建立了南海鲸豚和海龟保护技术、砗磲繁育与底播增殖养殖技术、海蛇人工驯养技术、刺鲀人工繁育技术、海马苗种培育与健康养殖技术,及海马、珊瑚药用活性物质研究,并构建了海马、珊瑚信息库,有效地促进了这些南海珍稀特色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同时带动海洋旅游业、海水养殖业、海洋药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杨勇教授研制了无人机载特高频雷达海洋观测系统,其中旋翼无人机海洋观测平台最大起飞重量200公斤、载荷可达40公斤、留空时间可达4小时、稳定悬停精度小于0.5米,可为各类海洋设备搭载应用提供空基平台;机载流场观测用特高频雷达系统具备小型化、低功耗、高精度的特点,其流速测量范围可达0.4cm/s-350cm/s,可搭载多种运动平台应用,实现了非接触式动态流场测量,并具备流速测量范围宽、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进一步拓展了流场数据应用领域和能力。同时,开展了海洋模式模拟研究、基于星载SAR的海表流场反演研究、海南应用调研、比对测试试验及应用示范,为海洋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海事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通讯员:卓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