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三部委发文要求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 引各界热议
2015-08-11 09:12:00
中新网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日前,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等。

  此消息一出,即引起我省教育界及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议,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多数受访者认为,当下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普遍缺失,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也很常见,重塑“劳动精神”、培养吃苦耐劳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很有必要。

  调查

  当下劳动教育徒有虚名

  “现在多数孩子都娇生惯养,通常都是祖辈、父辈两代人在为孩子服务,有的还聘请了保姆,哪里会让孩子劳动?”海口市一位学生家长曹先生的话代表了不少家长的观点。曹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从小在他和爱人身边,但一直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老人帮忙照顾,“几乎一大家子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都是宠爱、溺爱更多,很少会叫孩子劳动。

  在龙昆南路新华书店内,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中小学生,其中只有3个孩子表示会洗衣做饭等家务活,半数孩子表示偶尔会洗碗、扫地等,2个孩子表示从来不用劳动。而在这些孩子的印象中,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劳动课程,学校评价好学生主要是看学习成绩,还有参加各类竞赛的获奖情况等,根本不会考察学生的劳动能力。

  海口金盘实验学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告诉记者,就当前中小学生参加劳动的整体情况而言,一是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其次,受社会风气影响,不少孩子“劳动最光荣”的意识非常淡薄,喜欢不劳而获,并且浪费的现象严重。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徒有虚名。

  而这一切,时常让6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冯雄感慨“时代在变化”。冯雄回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劳动课曾是各个学校的一门“必修课”,那时候他和其他同学一样,文化课之余时常卷起裤脚下地插秧、种水稻、植树。“80后”王笑天说,他上小学的时候每周都有固定的劳动课,同学们要自带工具去上课。

  剖析

  为何现在孩子不劳动了?

  事实上,即使国家不规定设立劳动课,绝大多数家长、教育者也都明白,劳动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重大,比如,劳动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培养独立意识、自主能力,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培养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等。哈佛大学曾有一项调查显示,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同时,爱做家务的孩子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当下的劳动教育严重缺失呢?多数受访者认为,这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因素有关。

  海南华侨中学教师徐永清说,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首先来自于家庭,但现在多数家长习惯“过分代劳”,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还严重挫伤了孩子劳动的积极性,部分家庭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甚至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相互比较的资本,因此,家长们愿意花钱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却很少想让孩子劳动。

  其次,当下教育评价机制中缺乏对劳动教育考察的内容,升学率、优秀率、高分率等“指挥棒”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个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忽视,“一般没有学校会主动拿出上课时间让孩子去劳动,即使有的学校想这么做,也会有家长反对,普遍的观念认为,孩子在学校就是读书学习的,参加劳动易分散精力。”一位教育界人士说。

  陈同学就读于海口九中。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不错,所以父母对他比较满意,“每天写完作业,我就去上网,或者和同学去水吧喝茶聊天放松一下。劳动?家里没人要求。家长们在一起聊天,也只是谈论孩子的学习成绩”。

  此外,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环卫工人林先生的女儿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在家常主动洗碗、扫地、做饭,干力所能及的家务。但林先生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还是隐隐担忧,他说,重要的还是要提高文化课成绩,因为现在的社会普遍重视科学家、教师、医生、律师等文化层次高的职位,普通工人、农民不受重视,生活艰辛。

  建议

  重塑劳动精神需多方合力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出台让很多家长和教育者开始重新认识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重塑劳动精神、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地成长呢?多位受访者表示,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合力。

  滨海九小副校长吴清锴表示,首先希望家长给孩子更多的陪伴,让孩子多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体验父母的辛苦,从而更加懂得珍惜劳动成果,锻炼吃苦耐劳的本领;其次,《意见》中规定的劳动课程要落实,各学校应结合实际加强劳动教育,例如开设校本课程,增设手工、园艺、烹饪等劳动内容,多组织学生参加集体劳动,提倡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等。

  王杰就读于海口市二十八小四年级,他认为,热爱劳动,每个学生还应该从自己做起,例如帮父母分担家务,不能不劳而获自私地只想着自己,学校组织的活动要积极参加,努力提高劳动的本领。

  徐永清认为,教育评价机制应将劳动能力和行为纳入评价范畴,以促使各校将劳动课真正落实。“关注学习成绩绝不是回避劳动的借口,劳动教育应该坚持。”徐永清说,一方面,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锻炼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提升其劳动意识;另一方面,校外劳动也应受到重视,例如各色夏令营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意识,更有利于纠正“学习与生活脱节、与劳动脱节”的偏差,让劳动能力也成为学生素养的一部分,尊重劳动者,重塑“劳动光荣”的意识。

  相关链接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

  《意见》提出要切实抓好相关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关键环节。

  一是落实好已有的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要明确并保证课时。地方和学校还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其他学科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如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劳动。如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如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三是组织校外劳动实践,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要求学校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并规定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要求学校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布置类似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