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四个三”机制打造“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2023-12-11 09:42:00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台账、明责任、建机制、破壁垒,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立体交融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工作闭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新模式。

学生在思政教育虚拟仿真教学基地学习

劳模向学生传授技能

建设交响乐团

组织师生赴泰国有关大学研学交流

“三融并举”落实育人主体

  推进党建和思政双向融合。学校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省级“双高”校重点建设项目,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三全育人”方案,落实一名领导分别联系一个教学系、一个支部、一名思政课教师、一名辅导员、两名高职称人才和一个学生寝室的“1+1+N”育人工作领导联系机制,推动党建与思政工作重心下移。开展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创建,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引导师生到学校周边街道社区、乡村振兴联系点报到开展服务,把为民情怀融入到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将优秀学生干部纳入党员发展培养计划,高质量推动学生党员发展。近年来,发展学生党员48名。

  推进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学院抓住东西部协作战略机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广州市总工会、团委和妇联的支持下,联手广州市20多家优强企业到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三大(毕节)培训基地。按照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将教室融入基地实训室,构建工学一体、理实一体大课堂,着力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目前,通过“穗毕模式”开办52个订单班,培养1862名学生,在国内东西协作助推职教改革中,开创大规模跨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先例,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2021年贵州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推进线上和线下真正融合。在线上,投入630万元,实施校园网络升级改造,融合线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思政育人作用;投入130余万元,维修改造教学楼网络设施、教学多媒体、校园广播等设备,充分保障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需求。在线下,坚持校级领导轮流开展师生接待日制度,共收集师生反映“急难愁盼”事项和问题100多个,争取投入2000多万元,深入解决师生反映的实习实训室建设、水电、宿舍和食堂改造等问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定期举办民族文化文艺活动,建成“黔匠工坊”3个、非遗文化传承研究基地1个,增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命名为2023年度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三个阵地”搭建育人平台

  用好课堂育人主阵地。面向全校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团员和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投入489万元资金建成思政教学协同创新中心(思政教育虚拟仿真教学基地),开展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交流,切实打造思政教学品牌。构建校级领导、各系党团干部、思政教师“三级”授课制度,开展“青马工程”培训、微团课竞赛。利用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和文化场馆,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理论宣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领域,把固定课堂变为“流动课堂”“行走课堂”。2023年4月,学院财政经济系学生刘发兵获得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筑牢文化育人主阵地。举办第六届“大国高职教育”博士论坛、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新时代文旅产业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研讨论坛”分论坛、毕节市建设“技能毕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争取挂牌成立毕节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着力推动学校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投入300万元资金,打造“同心”特色校园文化,承办毕节市“职教杯”书画大赛,建设书画馆,启动实施校园文化标识、实物固化“一训三风”等一系列环境育人建设项目。推动学校层面构建“同心致远、精进笃行”、教师层面构建“仁心育人、精业乐教”、学生层面构建“匠心志学、精技出彩”的价值取向,深化同心认知、固化同心行为、升华同心精神。

  搭建网络育人主阵地。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投入600万元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开设“双高”校建设、“职教风华”、“心灵窗口”等专栏,丰富网络思政文化产品。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资源共享。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定期到校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加强校园网站、“易班”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阵地监管,严格“三审三校”信息审查发布制度。积极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等活动,丰富正面舆论供给。

“三向发力”汇聚育人力量

  整合校内育人力量。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建设,定期选派优秀思政课老师和德育工作者赴清华大学等高校参加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专题研修班学习。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学校领导每学期带头为学生讲思想政治教育课、“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党课,推动门门课程有思政、个个教师讲思政。加强心理育人,成立“毕节市心理健康研究与服务中心”,建立2个“校外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和1个“校外心理公益服务基地”。

  整合企业育人力量。在东西部协作职业教育订单班办学中,广州港集团、广汽集团、京东等20多家企业,每年派出大师到校讲课,传播专业技能知识和企业文化,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企业实施专业与职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课堂与职场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毕业与就业对接,重点面向家庭困难学生招生组班,实施“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对每个学生每年平均提供2000元资助,全过程参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才培养,服务就业创业,致力于西部山区大学生人人出彩,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作贡献。

  整合榜样育人力量。发挥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专家教授、优秀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每年分别举办“匠心志学·大国工匠进校园”、“匠心传承·劳动模范进校园”、“我的成长之路·优秀职教生进校园”等分享活动和一系列思想道德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三个转向”提升育人质量

  推动“日常管理”转向“长效治理”。提高学院章程执行力,优化党委会议议事规则、行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推进依法治校进程。推动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发展成员200多名,让其在疫情防控、宿舍管理、学校重大活动秩序维护、文明倡导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完善安全稳定体系,定期举办总体国家安全观、法治教育等专题讲座,组织师生参与国家安全教育日征文比赛和“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深入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普法宣传教育。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让学生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推动“软指标”转向“硬约束”。学院将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省级“双高”校建设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分解细化指标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巡察内容,切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强起来。推动完善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及时足额发放中高职、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将学校事业收入中的10%的资金用于资助困难学生。近年来,累计争取企业发放助学金250多万元,让困难家庭学生安心完成学业。

  推动“学生评价改革”转向“综合素质提升”。完善学生“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课程成绩+特长专长+奉献精神”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时代新人”意识,开展感恩教育,引领全校师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高质量推进学生参加国家励志奖学金、省级和校级优秀大学生等评先选优工作。加快培育德育典型,提炼了《打造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助推立德树人样本》《在茶香里孕育立德树人力量》等德育案例。近五年来,学院毕业生在部队服役人数达200余人,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全省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