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心理育人纳入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不断探索创新,构建高质量心理工作体系,为统筹疫情防控、维护校园稳定、加快事业发展夯实了基层基础,学生心理品质和综合素养有效提升。
规范化建设服务平台
夯实校园阵地平台。学院成立心理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把心理育人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从经费、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多次争取市社科联、妇联、民政等单位和其他高校的支持,已建成“毕节市心理健康研究与服务中心”“毕节市心理学会”等工作平台。学校加强心理育人阵地建设,组建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团辅室、心理沙盘室、心理宣泄室等活动场地,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团辅、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演讲比赛、心理知识竞赛、心理辩论赛、心理文艺汇演等大型心理育人活动3万人次。
开设专项咨询平台。学校组建疫情防控心理咨询援助专项平台,制定应急预案,细化工作措施,组织各系心理健康工作站、心语名辅导员工作室15名教师组建专班,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走访宿舍、热线服务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服务10000多人次,尽力解决学生心理诉求。学生同辈心理咨询员纷纷主动请缨,积极配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切实做好校园封闭管理期间的学生思想情绪。比如,咨询员柳天娇在对宿舍开展心理排查工作时,发现一名新生有退学的思想波动,发现这一情况后,她联合系部负责人对该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该生制定学习计划,该生逐步对学习产生了期待和向往,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组建社会面援助平台。整合力量,推动成立毕节市心理健康科普讲师团和暑期心理援助服务团等科普服务团队,由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市直机关工委和本校专家组成顾问工作组,常态化推动心理健康下基层活动2000多人次,为维护社会稳定、关心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出积极贡献。5年来,学院有孙丛亮、王丽等数名心理咨询专职工作者先后受聘教育部CCNU线上心理咨询志愿者、贵州省妇联家庭教育专家库骨干讲师、毕节市直“桑榆红驿站”专家讲师、毕节市妇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员、七星关区妇联心理专家、大方县妇联心理顾问、七星关区教育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顾问等荣誉。
流程化发挥团队作用
培育一支专职团队。学院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配齐心理教师,加强心理工作队伍建设,精心培育专职化心理援助服务团队。整合学校同辈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委员会力量,组建了专项心理咨询团队,统筹全校心理辅导员队伍、心语名辅导员工作室力量,负责全校心理咨询辅导疏导工作,推动学生心理诉求得到解决,集中力量做好敏感节点、疫情防控期间、新生进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增强纪律意识,服从校园管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利用学校易班信息平台,开设了校本化《心理健康》版块,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预约工作,通过学校学生处网页和学校易班平台公布心理热线电话发布通告,借助“心身调试小贴士”,帮助同学们处理自身出现的身心不适等问题。
开通一条心理专线。学校开通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组织心理咨询师和同辈咨询员队伍深入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值班接线工作。比如,10多名同辈咨询员志愿参与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每天坚持都参与心理服务工作,或参与热线值班,或参与谈心谈话,或参与心理辅导,为校园心理工作贡献力量。
形成一套标准流程。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工作水平,学校组织开展多场专项培训,内容涉及心理辅导员技能培训、咨询员专项培训、心理热线接线员培训等。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编写了心理咨询热线《工作手册》,对参与心理热线工作的师生进行考核。比如,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成员积极参加有关制度编写工作,加班加点完成了咨询伦理、接线程序、特殊情况应对、危机干预方案和心理援助热线伦理规范实施细则等内容的编写工作,打造了职院心理咨询服务流程样本。
专业化提高育人质量
开展同辈心理咨询服务。建立毕节市首个高校同辈心理咨询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心理育人潜移默化地前移到学生群体中去。例如,在今年学院封闭管理期间,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心语名辅导员工作室组织师生队伍对全校宿舍楼展开地毯式走访,同辈咨询员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走访过程中,咨询员发现一名新生出现情绪问题,立即对其该生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向该生介绍学校的各种社团和文体活动,鼓励该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经过心理援助服务,该生情绪明显好转。
开展心灵学长学姐服务。以教学系为单元,抓实心灵学长学姐工作站建设,心灵学长学姐在新生进校后第一时间给予新生心灵关怀,协助辅导员整理新生入学资料、关心新生心理状态,为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奠定基础。心灵学长学姐们坚持在一线开展服务,全覆盖走访学生宿舍,给予学生心理关怀,帮助新生解决遇到的困扰和问题,让新生在校园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文化文艺活动中,心灵学长学姐工作站团结协作,多次包装打造高质量文艺节目。
开展心理育人课题研究服务。校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发挥综合协调组织作用,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五年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7项。其中:完成省级社科课题4项、市级社科课题10项、校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同时,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心理育人学术论文10余篇。获贵州省心理学界2019优秀论文奖1个,获贵州省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等。
机制化增强服务保障
建立“五早”预警机制。学院制定了《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问题预警处置专项工作方案》,建立班级(宿舍)心理危机干预报告制度、系级心理危机处置报告制度、分类处置机制、心理问题分类预警机制。通过发挥预警机制作用,尽力减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及时有效准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切实增强分类防范化解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性,最大程度促进全校学生的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
扩大心理服务覆盖面。建成“校-系-班-宿舍”四级心理育人体系,制定了《心理咨询值班人员工作制度》《心理咨询中心服务原则》《心理咨询保密制度》《心理咨询员工作守则》等相关制度。各班级强化基础排查工作,精准化为学生协调对接心理咨询服务;各宿舍发挥室长作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帮助室友排忧解难。加强学校心理育人体系建设,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心理活动月系列活动。
保障社会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建立市级心理育人体系,为社会提供心理援助服务支持。根据市妇联的工作需求,协调组建了针对群众的线上心理援助服务团队。支持七星关区组建区心理援助工作团队,开通“七星关区心理援助热线”;支持市卫健局组建针对一线医护人员和隔离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的团队。发挥了专业团队服务作用,为地方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推动心理育人、服务立德树人、推动社会心理援助等做法和经验,得到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毕节市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