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深挖育人载体 培育时代新人——六盘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综述
2024-03-18 07:10:00
六盘水师范学院

  近年来六盘水师范学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持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等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育人质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强化全员育人责任,落实“三全育人”要求
  bet36体育备用;年以来学校严格落实学校党委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明确党委书记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副书记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团委等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二级学院相互配合、协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全校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着力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落实“三全育人”要求。
  二、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成长实际。一是改进教学模式,提倡专题教学。通过实施专题化教学,注重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切实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抬头率、增强学习主动性,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二是变革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结合。积极开发在线课程,建设名师示范课,推进思政理论课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实施“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计划”,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方法运用。三是聚焦改革发展,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强化思政课教学的时政性、针对性、实效性,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改革发展和建设中的“贵州缩影、贵州新路、贵州样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并将其内容融入“贵州省情”“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中,进一步通过课堂教学讲好贵州故事,传递贵州改革发展好声音。
  三、谋划“大思政课”建设,丰富“校内+校外”育人形式
  (一)课程思政改革不断推进
  五年来,学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每年开展课程思政“大比武”,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一大批优秀课程思政教师和案例脱颖而出,推动所有课程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我校教师胡朗、张龙、许兴阳撰写的《六盘水师范学院:将思政教育融入美育教学》被《光明日报》采用。学校2023年对《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进行修订,结合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的前提下充分展现课程的思政性。将课程思政纳入课程教学大纲的一部分,形成“全校讲思政、课课有思政、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用好社会大课堂
  坚持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及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等,充实学生社会体验,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如我校学生参加第十一届省运会开幕式表演、一年一度的马拉松志愿者服务,既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又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每年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广大青年在奔赴一线乡村、社区、团组织,在服务地方的同时不断提升社会化能力。《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4日刊载了学校教师刘春燕、陈文辉的文章《六盘水师范学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
  四、拓展网络育人新领域,突出思想正向引领
  (一)做大做强内宣平台
  在办好官网、官微的同时,学校官方抖音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五年来,学校官微共推送稿件1000余期3000余条,累计阅读量超过120万,关注粉丝量突破3万人。微博推送400余条,累计阅读量60余万。抖音号关注粉丝1.3万人,单个作品最高浏览量38.7万,累计浏览量已突破1500万。
  (二)借助外力抓好外宣
  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和推介工作,积极与校外媒体合作。五年来,各级媒体宣传报道我校相关信息1000余条,其中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在线等推送200余条,学习强国推送20余条。认真宣传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挖掘身边人、身边事,讲好中国故事、贵州故事、六盘水故事和“六师”故事,达到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效果,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壮大。
  (三)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
  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舆情监控能力,遵守网络行为规范,信息发布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不断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动员引导全校广大教师,特别是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更好实现网络育人。
  五、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类型,做到文化育人润物无声
  近年来,学校十分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优化校风学风,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繁荣校园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校园文化呈现新气象。
  一是着力打造“六个明湖”建设。凝炼了涵盖“书香明湖、生态明湖、文化明湖、科技明湖、智慧明湖、健康明湖”的“六个明湖”文化品牌理念,印发了《六盘水师范学院“六个明湖”建设实施方案》,把“六个明湖”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融入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六个明湖”建设,打造了“一周一电影、一周一讲座、一月一本书、一季一展览”“四个一”特色文化项目,开展“一月一赛事”“一院一赛事”、晨读晨练、阳光校园跑、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活动。
  二是深入推进“三个两”素质提升计划。印发《六盘水师范学院“三个两”素质提升行动方案》,从师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出发,提出了在全体师生中培养文艺和体育“两个高雅爱好”,养成阅读和思考“两个良好习惯”,锤炼写作和交流“两个基本能力”的“三个两”素质提升计划。通过倡导与践行“三个两”,使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相伴,一生受用。如,充分利用校史馆、党史教育基地、生物科技馆、校园文化浮雕墙、路牌、楼宇、景观石、“勤”字步道、印园等校园文化育人阵地功能,将其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营造思考氛围,打造校园研学路线,为广大师生提供丰沛的精神食粮。开展教师优质课大赛、教学能力提升大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活动,举办师生田径运动会、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金话筒”校园主持人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最美好声音”演讲比赛、“文华杯”中华诗文诵读比赛等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师生综合素质。
  三是不断丰富文化育人载体。升级了学校宣传片,新添一批以“办学理念”“教育名言警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设施,创作《中华魂》《科技之路》《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校园歌曲,编排以“三线建设”为题材的大型舞台剧《乌蒙长歌》,校园文化气息日益浓厚。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建成经纬图书馆、校内新华书店、党史教育基地等文化设施,为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和实施文化育人提供良好条件。形成了“龙山论道”读者沙龙、“读者之星年度表彰活动”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载体,明湖艺术团举办的年度新生欢迎晚会、毕业生欢送晚会和新年音乐晚会,成为师生才艺展示的平台和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期待与回忆。学校写作协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摄影协会等师生共同参与的群众组织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断拓宽课堂育人渠道,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携手开展思政开放课堂活动,学生代表们听三线人讲三线事,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开展红色教育,形成两校之间“红色文化育新人”的特色课程。
  四是培育选树优秀典型。培育、选树和宣传一批学习励志、实践奉献、参军报国、诚信友善、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每年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等100多名。2019年以来,评选校级三好学生1742人、优秀学生干部969人、先进班集体101个、优秀大学毕业生891人;评选省级三好学生120人、优秀学生干部42人、先进班集体18个、优秀大学毕业生259人。
  六、拓展资助育人载体,强化育人人文情怀
  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一是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二是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学生资助档案,实施动态管理。三是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四是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五是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开展 “诚信校园行”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积极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