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区合建”高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部署要求。2019年,学校在科学设置学院学科专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着力破解一流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结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党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新时代广西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的意见》,启动了推进“三全育人”的“31085工程”,建立了领导讲授思政课与联系思政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党员教师亮牌上课与课程思政督导评价等一系列制度。2019年,学校组织干部、教师用七天时间举行了“困境与出路”系列研讨会,其中用五天时间进行了“本科教育”“服务师生”两个主题的探讨,共梳理出干部教师关于人才培养12个方面的66个问题和770条建议,力破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瓶颈。通过研讨,学校相继出台了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联动、本科新生集中晚自习制度、教师辅导答疑制度、教学质量不合格教师退出制度、取消课程补考的重修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和研究生课程制度等管理方案,推动全校人才培养要素聚焦一流本科教育。
打造高水平研究型教学。更新观念,追求卓越。按照“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整体要求,建立追求卓越的研究型本科教育。一是完善本科教学计划,科学理性设置专业。学校本科专业优化设置68个,毕业学分控制数为150学分,结合导师制度,统筹设置研究训练课程与毕业论文。2019年,学校有19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获批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二是改进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学校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提高至67%,国家级人才称号教师增加了15人。同时,学校实施职称晋升及转轨的教学水平认证、新入职教师主讲资格认定和教学质量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确保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创新培养机制,培育卓越人才。在对所有学生强化研究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学校探索在研究水平比较高的7个拥有博士点学科的学院,分别建立了“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通过加强科学基础、突出研究能力、强化宽口径学习、实施专业任选毕业和导师指导的培养方式,建立本—硕—博一体化衔接培养制度。通过加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建设,建设一批一流课程,努力培养卓越人才。
抓严抓实,注重效果。一是严格教学过程管理,营造一流学风。取消课程补考和清考,提bet36体育备用试难度,使学生从“轻松混”向“玩命学”转变。重点监控全部及格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考试试卷,解决课程考试“放水”难题。建立了课业辅导帮扶机制,完善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过程。通过实行本科新生集中晚自习制度,实现大一学生晚自习全覆盖,同时带动其他学生学风明显好转,图书馆日均座位预约达5348次。二是严格教材选用管理,坚持凡选必审。研究型本科教学必须选用科学性强的高水平教材,学校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知名教材,严格把关谨慎使用自编教材,坚决防止质量低、内容差的教材进入课堂,坚决杜绝存在思想性问题的教材毒害学生。三是严格教师教学要求,完善教学质量监督。学校在实现教学监督全覆盖基础上,赋予教学督导团在教师职称晋升及转轨的教学水平认证、新入职教师主讲资格认定和教学质量不合格教师退出评审等方面的权力,实现教学督导与教师教学评价的有机结合。2019年,教学督导团对全校教师听课5132节次,抽查全校本科生作业约510门次、3000多份,对过去一学年全班学生考核全部合格的课程进行重点督查。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设施。学校整合多种资源,全力建设支撑一流本科教学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条件。学校投入1.5亿元建成一流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和物理、化学、材料等专业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正在抓紧建设基础课自主学习中心和土木、电气、生物等实验教学平台。学校投入5000万元建设亚热带农科新城教学实验平台,提升农林动教学科研实验资源保障水平。学校目前正在推进实验平台建设与共享,整合全校价值超过4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建成共享平台并面向师生开放;统筹全校100人以上报告厅、会议室资源,保障本科生学习需求。2019年建成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提供本科生社团活动、教学、财务、毕业就业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基础和根本特征。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培养更多一流人才。(来源: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