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南宁名师走进乡村学校”送教送培的思考与实践
中国教育在线讯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能够有效整合本校的研修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要切实开展在新bet36体育备用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建设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在开展“南宁名师走进乡村学校”送教送培的过程中,名师团队高中语文组结合受帮扶学校的实际情况,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开展系列微讲座,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名师团队的培训构思:建设学习型教研组,让教师在研磨中成长
教研组,是学校按照学科划分的研究教学问题的基层教育组织,是实施课程和教学的主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型教研组的基本特点如下:(一)自主学习与团队学习结合;(二)有共同愿景,能创造性工作;(三)用心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 教研组成员能够共同学习与反思,突破能力上限,实现共同抱负。
为了帮助马山中学建设学习型教研组,名师团队高中语文组在送教送培当中,针对学校的需求安排了系列讲座,用新理念引领受培训教师,激发老师们的教研热情。
二、受帮扶学校的感悟与实践:把握送教送培契机,加大教研力度促发展
2020年12月24日,在送教送培工作总结会议上,马山中学分管教学的黄雅跃副校长对名师团队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学校未来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设想。
(一)实用和实在。从11月18日首次诊断时,我校苏爱益老师上了一节研讨课,名师团队评课时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帮助我们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这对我们是一种鞭策。青年教师不能在名师团队送教送培的一个多月里瞬间成长。作为学校管理者,青年教师未来的成长,我们责任重大。送教期间,蓝玉老师的讲座《整体谋局,科学备考》,把南宁三中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陈伯儒老师的讲座《观课议课》,让我们有了底气与抓手去评课,一改往日老好人式的评课,浮于表面地评课,缺乏专业性的评课;名师团队毫无保留地给我们分享了校本研修经验和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举措。他们送教的内容真的是很实在又很实用。
(二)用心与用情。一个多月来的交流我们明显感受到名师团队用心良苦,帮到需要处,帮到薄弱处。从陈伯儒老师的讲话中,我感受到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愿。所以,我们感觉任重道远,可以说名师团队的送教送培既帮助了年青人,又教育了中年人,还鞭策了尚有余热的老教师。南宁三中展示的顶层设计是我们必须学习的,谷海涛老师的课堂深度,对当前教育大局的把握,是我们马山语文组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应该要学习的一种意识。他们不单是向我们展示教学活动与课堂的精巧设计,更是向我们传达一种理念,一种教学的思维方式。他们对教育很用心,也很用情。
(三)反思和设想。1.提高马山中学语文组定位,借助三中语文组三年整体规划蓝本,结合我们的自身特色,把我们的集体备课、研课磨课、评课议课提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2.覃霞峰老师的讲座,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听、说、读、写、编、演、评、赏”的教学模式,每一所教学成效突出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我们马山中学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稳定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包办的多,引导的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以生为主,以师为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我们的教学模式在改革的道路上还要在加把劲。3.从陈伯儒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南宁市评课量表》发现,我们的教研部门在教研方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机制上还应该更加精细化,标准化,严要求,高要求,与先进对接。
我们的设想是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通过分年级,分科目开展的校内视导活动,让名师们的意图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希望今后我们五所学校常来常往,名师团队常帮常教。希望我们马山中学语文组不要停等靠,要学思动。名师给我们指引了研究道路,扶我们起来了。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会走路的,我希望我们每一位语文组的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让自己:站起来像一座山,坐下来像一本书,躺下来至少也是一条路。
希望我们语文组能抓住这次送教的契机,不但会走路,还能走对路,走好路,共同走出我们大南宁的语文教育的未来。
在总结会上,马山中学语文组年过五旬的陆双贵老师说:“名师团队的的讲座和授课像一缕丰盈而又温情的冬日暖阳,让我们心生暖意。”最后陆老师赋诗一首以表衷情:
送教入黉滋芳园,
学富才高非等闲。
青阳白驹若揽回,
敢借苍天五百年。
名师送教下乡,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教育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这是中央关心、社会关切、人民关注的难点问题。南宁市组织名师走进乡村学校,通过分段持续性培训,切实为乡村学校和老师提供个性化诊疗式帮助,体现出帮扶的精准性和持续性,这样的帮扶扎实有效,意义非凡。(南宁市第三中学 蓝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