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理工学院:多举措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迁延反复、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岗位锐减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南宁理工学院为进一步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抢抓毕业生就业关键期,在开拓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提供就业指导等方面充分挖掘各方资源,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千方百计为本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走出去”“请进来”,拓宽在校生就业渠道
在今年4月至8月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节点,学校充分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要求,开展了党委书记、校长“走出去”和“云走访”就业专项行动,先后走访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正大集团、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桂林银行、广西建工四建、中铁十六局集团等共102家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足迹遍布广西、广东等地,与企业在专业课程共建、产学研合作、实习实训、就业对接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促进了校企连接桥梁的搭建,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挖掘岗位资源,为本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平台。
学校招生就业部门通过开展“请进来”就业专项行动还组织邀请了学校所在地政府单位,以及广西本地知名的旅游集团、建筑公司等与学校专业设置匹配度高的相关部门和企业入校洽谈,了解各单位招聘需求,通过宣讲会、洽谈会等形式积极推荐我校毕业生。
经过本轮“走出去”“请进来”促就业专项行动,南宁理工学院与68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技能培训、学科建设、人才联合培养和教学实践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合作,新增正式岗位1500余个,新增实习岗位1200余个。
学校党委金飞书记带队赴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访企拓岗”
学校与桂林银行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协议
校地对接,提高毕业生留桂就业
为了给毕业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岗位选择,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桂就业,学校积极与桂林市人社局、南宁市科技局紧密对接,开展多种类型的招聘会。2021年12月,南宁理工学院就联合桂林市人社局举办了“南宁理工学院2022届综合类毕业生校园双选会暨毕业生精细化(财会类)网络招聘会”。本轮网络招聘会与以往的校内综合型招聘会有所不同,能依据企业岗位需求数据以及毕业生专业类别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精细化招聘。2022年6月,南宁理工学院又联合南宁市科技局举办了“南宁理工学院2022届线上招聘会”,促进毕业生留邕就业。两场网络招聘会共205家单位参加,为2022届毕业生提供了16148个工作岗位。
学校与南宁市科技局签订合作协议共促进毕业生留邕就业
搭建平台,就业信息保畅通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南宁理工学院积极运用国家24365就业平台提前登记学生就业意向,筛查未落实就业人员和原因,时刻关注就业网站以及各大招聘平台,实时分享就业招聘内容。学校还通过持续完善“互联网+就业”就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使企业在线发布招聘信息、毕业生投递简历更为顺畅、便捷;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等线上平台,不间断向毕业生推送招聘信息、就业创业政策。学校从bet36体育备用;年启用“云就业”平台以来,至今共审核入驻企业3111家,发布职位60318个,历届毕业生关注率100%。去年9月至今,“云就业”平台共审核发布634条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2661个,学生点击量近25万人次。除“云就业平台”外,南宁理工学院还启用了“小北就业”平台,所在的大学联盟19所高校覆盖的企业资源共享,就业信息互通,更大程度满足了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和地域的需求。去年12月至今,学校分别利用两个平台举办两场大型网络双选会,149家企业共提供了8680人次的就业岗位。
强化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学校精心组织举办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项目培训班,聘请广西师范大学资深就业指导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对2022级毕业生开展就业能力集中培训,使“准职场人”的求职技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学校还邀请到广西人才市场、桂林市人才市场有职场资深就业指导专家为学生们开展了5场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备受学生欢迎。除了线下的就业指导,学校也举办了预约式一对一的线上视频就业指导课堂,指导内容有简历诊断、职业生涯规划、面试技巧、求职心理咨询等,为毕业生解答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学校组织的“宏志助航计划”就业能力培训班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直以来,南宁理工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全力推进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保驾护航。今年,南宁理工学院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再创新高,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和业界的广泛好评。(来源:南宁理工学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