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毕业生亲述:别让华丽丽的专业名挡住了就业路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2015-11-11  字体:  

  找工作之前,我一直对自己比较有信心,可是没想到,我的就业之路竟然被自己的专业名称弄得磕磕绊绊。

  我在一所985高校度过了自己的本科和研究生时光,在那里,我尽自己最大努力,积累下了一些引以为豪的经历:学生会副主席、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偏远地区支教……虽然早已听闻就业形势一年不如一年,但我万万没想到,只是因为我的专业名称,我连投简历的机会都几乎没有。

  这几年,各大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频频创新,据说是为了适应社会复杂的人才需求。我所在的学院近几年新设立了一个名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专业。我的本科专业是环境工程,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发展规划,我选择保研到这一新专业。当时,这一专业的师资雄厚、课程融合性高,涉及环境、经济、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我认 为,在这个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社会中,这一专业一定是十分有价值的,且人才需求量大,能够在这一专业学习,我感到十分幸运。

  然而,当我开始投简历、网申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我见到的所有企业和机构,没有一个在其招聘简章中写到需要这一专业的毕业,网上申请填表时,我竟然找不到我的专业的选项,不少机会就这样错失了。更令人难过的是,一些招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单位,岗位描述里清楚地写着需要进行“环境评价、环境政策分析、环境经济等相关工作”,这不正是我所学的内容吗?而我却因为“专业不符”被拒之门外。

  带着不解与疑问,我询问了以前的学长。不出我所料,我们这一专业,上一届除少数读博和去设计院工作的,剩下的所有同学都去了其他行业,几乎没有人从事与环境相关的工作。这与当年我报考时憧憬的职业发展蓝图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看来,我也只能走上“专业不限”的道路了,而走这条路的人不只我们专业的学生。

  最近,我在朋友圈抱怨此事,才发现找工作时被自己的专业名称“绊了一跤”的同学不在少数。有同学回复我,由于他的专业涉及两个学科,专业名称更是复杂,几个月下来,没投出去一份简历。还有同学回复说,在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同学参加各种笔试面试时,“小众”专业的他只能一直宅在宿舍里。

  去年毕业的一位师姐给我讲述了她的故事。她奋战两年才如愿以偿成为一所名校新闻学院的研究生,她的专业名称是“新闻与传播”。这个专业的设立和人才培养都 秉持着贴近社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的理念,与传统的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等专业相比,学生可以更灵活地选择自己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学院还利用各种机 会,让该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

  然而,当师姐报考某市公务员时,她才发现“灵活”的专业不一定能碰上“灵活”的单位。报名时,她选择的岗位专业要求是“新闻学、传播学”,满怀信心报名后,结果她却被告知没有通过审核,不能参加考试。

  准备了大半年,一直以此为求职目标的师姐十分不解。她打电话到相关单位询问原因,工作人员告诉她,由于她的专业叫“新闻与传播”,不是要求的新闻学或传播学,因此被刷了下来。

  有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告诉我,这大概是高校与就业单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我不知道这样的社会现象将如何化解,我只想知道,一届一届在求职路上被绊倒的我们怎样才能突破这文字游戏一样的限制?

  一些在企业工作的长辈对我说,他们脱离学校时间久,不知道如今专业设置发展到什么程度,因此还是习惯性地按传统的专业名称进行招聘。对于新兴的专业,用人单位也持保守态度,因为不知道其学生专业素质如何,所以也不敢贸然招聘,增加风险。

  如今,当有师弟师妹问我,研究生应该报什么专业时,我只能告诉他们,别想那些花里胡哨的,报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专业吧,要不找不到工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