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行走的思政课|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文脉厚植家国志 数智共筑乡村兴
2025-09-12 15:21:00
中国教育在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红色是革命的脉搏,是村庄的底色,更是振兴的力量。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助力乡村振兴,7月9日-16日,广东工贸“志擎乡教”青年突击队奔赴广东省革命老区、“百千万工程”首批省级典型村惠州龙门山下村,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以小切口引领大方向,以“科技+教育”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通过“启智课堂、数智载体、润智实践”的三“智”体系,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让伟大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让红色资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启智”——革命旧址研学,筑牢思想根基
  团队以红色传承为“魂”,打磨红色启智课程,开发出“学思行”并重的课程新模式。怀着对先辈的无限崇敬,队员们循着历史足迹,以红四师休整遗址、白芒坑人民抗击日军遗址、人民武装成立旧址等为课堂,采用了“沉浸式+故事化+研讨式”的学习模式,从早期革命火种的播撒、到抗战烽火中的坚守,再到解放浪潮里的冲锋,这一片承载着热血而又炽热的红色印记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队员们用心触摸每一处革命印记,聆听每一段红色故事,感悟伟大的抗战精神,见证沧桑的历史巨变。透过这些镌刻着烽火记忆的文物与图画,队员们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深刻领悟“信仰传承、鱼水情深”的精神脉络。
  二.“数智”——红色数智赋能,拓宽育人维度
  团队以数智赋能为“翼”,打造“光影+教育”数智载体,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常态化“云课堂”研学新平台。团队放映《血战湘江》《大决战》《上甘岭》等影片,同时开展“电影里的党史课”,利用光影技术还原历史场景,结合本土革命故事,让村民和孩子在“视觉冲击+情感共鸣”中理解伟大红色革命精神。《血战湘江》观影后,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深深震撼了同学们,爱国、图强的星火已悄然点燃。
  此外,团队还通过3D数字技术制作了教具“小廌”,开展法治宣讲课堂,实现了红色文脉赓续与乡村治理同行的双向驱动,多维赋能乡村振兴。
  三.“润智”——实践创作传情,厚植青春担当
  团队以实践育人为“基”,开设“故事传情+实践创作”润智课堂。队员们以冲锋号、子弹夹等实物为线索,结合红军井、军民互助等史实,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黏土制作、革命场景绘画等活动,带领山下村儿童“重走”革命路线,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浸润成长。“红军井”碑前村民镌刻的“饮水不忘挖井人”七个大字在岁月的洗礼中仍熠熠闪光,徐向前元帅带领官兵们挖井的故事在一代代孩子中口口相传。在地理科普课堂,队员们带领孩子们领略了太阳系的奥秘和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受了竺可桢老一辈地理学家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在孩子们内心里埋下了要努力成为国之栋梁的种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突击队勠力传承星火,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启智、数智、 润智”三“智”项目推动了红色文化动态传承创新、红色基因铸魂乡村振兴和红色文脉助力乡村治理。 
  红色文化动态传承创新。三“智”课堂打破了红色教育边界,从实地旧址触摸历史温度,到光影技术拓宽认知维度,再到实践创作深化情感厚度,构建了“认知——共情——传承”闭环,让红色文化从“静态陈列”转为“动态赋能”,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革命先辈的足迹与革命遗址交相辉映,拓展了革命文物资源赋能“大思政课”教学的样态,成为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鲜活载体。
  红色基因铸魂乡村振兴。三“智”项目把红色基因转化成乡村发展的精神底色,筑牢了乡村振兴的“魂脉”根基。村民们在“家门口”读懂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色基因代际传递成效明显,山下村村民在丰厚的资源中激荡红色力量,解码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让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同时,乡村也以红色沃土为高校提供生动实践课堂,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挺膺担当的时代价值。在山下村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历史的烽烟虽已散去,但爱国、励志的种子却深深扎根。
  红色文脉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团队通过3D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让红色文脉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助力村民深刻理解法治精神与红色文化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形成了“以红促法、以法护红”的良性循环,充分展现了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多元价值。
通讯员:张巧平、毛玲、张知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9-02 13:35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8-27 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