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29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薪火相传”实践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足迹,开展“南粤文脉线”研学实践。实践队先后前往暨南大学,广州市永庆坊,潮州市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汕头市侨批文物馆、开埠文化陈列馆等地,体悟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当地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从大学生视角挖掘当地文化基因, 以“青言青语”讲好当地文化故事。实践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不同研学地点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以微视频形式记录行进过程中对文化认同、文化重塑、文化印迹和赤子文化等主题的新认知,鼓励更多青年人“俯下身子”了解中华文化,在行进中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迈开步子”参与文化创新,在实践中坚定道路自信。
第一站:暨南大学--深刻认识文化认同的意义与价值。
暨南大学拥有华侨华人文献馆、校史馆、万国墙等文化底蕴深厚的育人载体,是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百年侨校,肩负着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使命,也集中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开放与融合的崭新姿态。置身其中,队员们感受到了独有的本土文化魅力,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这种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是当代青年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的源泉。
第二站:永庆坊--探索“老城市新活力”文化重塑路径。
永庆坊是近年广州旧城微改造的文化新地标,被誉为“广州最美骑楼街”,保留了青砖屋、红砖房、趟栊门、满洲窗、石板路等元素,是岭南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实践队结合永庆坊的典型案例开展街区青年文化重塑策略研究,从空间改造、社区营造、 产业布局、IP 打造四方面提出实施路径,解密永庆坊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具体举措,包括空间改造上保持原始建筑“基因风格”、社区营造上重现原汁原味“居民场景”、功能设置上满足当代青年“消费需求”、在IP打造上凝练本土特色“文化符号”等措施。
第三站:潮州--探访古城文化印迹留存的关键因素。
潮州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精美的古建筑群,如广济桥、广济楼和牌坊街等,其建设与形成时间可追溯到明清甚至更久远的年代。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潮州古城还保留了大量极具中华传统韵味、古色古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上千年的传统技艺,是开展文化印迹研学的重要节点。队员们通过实地探寻古城文化印迹,了解宏伟壮观的古建筑所蕴含的南粤工匠精神和古朴典雅的非遗传承技术,解密古城文化印迹留存的关键因素。实践队在走访中发现,这些传承下来的文化印迹,不仅保留了传承千年的潮州文化,也结合当前青年文化需求进行创新,最终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呈现,让古朴的文化印迹焕发新时代的活力。
第四站:汕头--感悟赤子文化与家国情怀的精神力量。
汕头是一座因侨而立的城市,拥有数以千万计的汕籍海外乡亲,赤子文化和家国情怀让这一座滨海城市始终浸润在侨胞的深情厚谊中。在外游子们以赤子之心回报桑梓,将浓浓的家国情怀深深印入这片土地,无条件支持家乡的建设发展。队员们通过实地研学,学习早期潮汕先辈登上红头船远渡重洋谋生的艰难创业史,见识赤子们飘洋过海、绝处逢生、惠泽桑梓的家国情怀,重温了百年商埠那一段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全面开放的历史,体悟赤子文化和家国情怀在地区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路的见识让队员们对南粤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真真切切产生文化归属感和传承使命感,纷纷表示将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创新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