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在广州组织召开了教学成果研讨会,与会专家对“设计+仿真”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广泛研讨,并给予积极评价。
图1 会议现场(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供图)
会议由中山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诗忠教授主持,广州大学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广州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王筱红、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杜青平、中山大学环境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黄雄飞、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王广华、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刘玉兵等专家组成专家组。广东省高校环境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仇荣亮教授出席了会议。
专家组听取了教学成果完成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对教学成果的汇报,察看了相关实践教学平台及其教学成果展示,会上各高校环境专业的教学专家对“设计+仿真”实践教学体系给予高度评价,形成如下共识。
图2 与会专家在查看广东省高校“环境工程设计与模拟仿真联合”实验室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供图)
一是教学成果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和社会发展需求,依托新时代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立了“设计+仿真”实践教学体系,将环境工程设计基础、水处理课程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以及泵站见习与设计等“五模块”的教学内容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工程设计训练中心平台”、“环境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环境工程设计与模拟仿真联合实验室”等三大实践平台实施,破解新时期制约人才培养的诸多教学难题,通过系统地训练,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是“设计+仿真”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性地引入优质行业企业,与上市公司建立的“环境工程设计与模拟仿真联合实验室”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发挥了企业重要的教育主体作用,学生在企业深入生产一线,在真实环境中解决真实的环境问题,有益于大幅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教学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设计+仿真”的设计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适应了新时代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编和相关设计规范的修编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同时积极应对了学科发展的数字化需要,弥补了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不足,教学成果突出了新时代要求,走在了环境工程教育前列。
教学成果解决了新时期制约人才培养的诸多教学难题,适合各级各类院校环境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具有很高的推广和运用价值。
目前该教学成果已荣获2025年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