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数智共生·交互霓裳”服装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成果展在从化金汇城盛大开幕。展览以“传统文化+课程思政+非遗传承”为核心,集中展示了该校在数字化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职业教育改革成果。
展览现场,学生运用3D建模、虚拟仿真等技术,将传统非遗纹样转化为现代时尚设计,并依托“非遗数字工坊”平台,实现从纹样提取到数字藏品开发的全流程展示。该校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倪进方介绍道,学院依托校企共建的省级服装数字化创意示范性产业学院,研发了AR技艺复原系统,解决了传统非遗教学“看不见、摸不着、学不会”的痛点。目前,学院已建成包含3000余个非遗数字素材的数据库,开发了12个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使学习效率提升60%。
据悉,该校联合非遗传承人、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了《非遗数字化设计》《传统文化创意设计》等12门数字化课程,构建了“课程链-项目链-人才链”三链贯通的教学体系。展览特别设置了“企业真实项目成果展区”,展示了学生为非遗工坊设计的数字化升级方案及传统服饰文化主题文创产品。这些作品不仅被企业采纳,还创造了超120万元的市场价值。建筑与艺术学院对2024届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这类项目的学生就业对口率提升至92%,企业满意度达95%,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学校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通过“民族服饰数字修复”“非遗IP设计”等项目,让学生在技艺学习中感悟工匠精神,在文化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展览中的“服饰文化数字展馆”以互动形式呈现了200余个服饰设计案例,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体验。该平台上线以来访问量已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图为该校学生设计的《依火阿芝》和《龙腾盛世》系列作品
本次展览的主题定位构建了一个创新的人才培养范式,打破了传统专业教学的局限,形成了“文化传承力+数字创新力+职业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文化解码、数字转译、市场验证”三步走策略,学生设计的《依火阿芝》和《龙腾盛世》系列作品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被多家企业采用,展现了“守正创新”的关键能力。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罗雨婷、李婧)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