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聚焦SSCI: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搭建数智化时代教育研究论文写作交流平台
2025-01-13 20:23:00
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

  2025年1月10日,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数智赋能高水平教育研究论文写作暨思维训练”研讨会(第二期)在线上圆满举行,共有近2800人次(直播端+腾讯会议室)在线参会。

  本次系列主题研讨会由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主办,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协办。本期研讨会由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杜玉霞教授与多位专家联合发起组织,由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执行组秘书、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吴若为以及虚拟教研室秘书谢晓、丁思萌协调落实。

  为促进广大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和研究生切实提升教育研究论文写作水平,助力学术成长,本期研讨会聚焦“数智赋能高水平教育研究论文写作暨思维训练”主题。研讨会上,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马红亮教授、深圳大学教育学部罗九同助理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韩中美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李运福副研究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华子荀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唐海燕工程师、扬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霞娟副教授、宁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柳立言教授以及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肖玉英老师等相关人员,围绕数智赋能教育研究论文写作开展了专业深入的分享与研讨。

  1.开幕式


  1月10日下午2点,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华子荀副教授的主持下,数智赋能高水平教育研究论文写作暨思维训练研讨会(第二期)正式开始。

  华子荀副教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数智赋能高水平教育研究论文写作暨思维训练”研讨会召开的背景与目的。

  广州大学教务处处长聂衍刚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聂衍刚教授强调了加强数智化学术思维训练和提高教育研究论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本次研讨会的深切期待。聂教授指出,随着全球学术研究一体化趋势的加速推进,如何成功发表高水平SSCI论文,已经成为中国青年学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马红亮教授、罗九同助理教授和韩中美副教授的分享,能够为与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学方法与实践指导,助力教育研究者提升国际学术研究能力与交流水平。最后,聂教授肯定了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会的影响力和积极作用,对与会者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2.主题报告一

  本环节主持人为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李运福副研究员,他表示每次参加虚拟教研室的研讨活动都收获颇丰,也希望通过马红亮教授的倾情分享,能够让大家得到启发,有所借鉴。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马红亮教授做了题为《科研能力国际化与SSCI期刊论文发表》的主题报告。马老师提到,尽管自己作为“土博士”缺乏出国留学和系统科研训练的经历,但在SSCI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上积累了不少心得,因此希望能把这些经验分享出来,能为没有出国留学经历的研究者在SSCI论文写作及科研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马红亮老师的本次分享以SSCI论文写作的范式进行,包括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method、Results、Discussion & Conclusion五个部分。

  在Introduction部分,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马老师强调了提升高校国际化视野与水平的重要性,指出发表SSCI期刊论文是推进学术研究国际化进程中最为直接且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加强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者们发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论文,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深度融入全球学术共同体,提升国际影响力。

  在Literature review部分,马老师详细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皮忠玲教授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学术成就,并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如何提升我们的国际化科研能力,尤其是针对西部高校的研究者而言?”,“如何在SSCI/SCI期刊上发表文章,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在Research method部分,马红亮老师选取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法展开探究。深入剖析科学完善的成果级别认定体系,需要紧密跟随国际学术评价标准,全面涵盖从顶级学术期刊到专业学术论文等各个层级的成果认定标准,才能为科研工作提供清晰的导向与规范。

  在Results部分,马红亮老师介绍了团队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上的变革,特别强调了强化英文文献研读和撰写的重要性。经过几年的积累与沉淀,马老师引领团队在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Journal of Intelligence、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等期刊上成功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通过系统且深入地阅读顶级期刊英文文献,全方位拓展英文文献研读的深度与广度,对于科研能力进阶以及学术影响力提升有极为显著的推动作用。

  在Discussion & Conclusion部分,马红亮老师总结了在SSCI/SCI期刊上发表文章,需要具备的学术素养:第一,应确立持续且独特的研究焦点,避免盲目跟风;第二,要大量、持续地研读顶级期刊文章,筑牢知识根基;第三,写作时,务必采用从英文文献直接到英文文章的写作方式,摒弃中文中转的低效途径;第四,要坚持实证研究的路线,因为S刊的文章99.9%都是实证研究的,都强调数据证据支撑和精密分析;第五,要持之以恒地积累知识与经验,厚积薄发,如此才能在科研领域稳步前行,产出成果。

  最后,马红亮老师展示了其团队精心研发的STEM 教育国际前沿系列课程,涵盖计算思维、CT- STEM、教师发展、数据分析以及研究设计等多个重要领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参与者能够掌握国际CS - STEM教育高水平研究的范式与写作方法,为开展高质量的STEM 教育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专家研讨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华子荀副教授肯定了马老师报告的丰富性和针对性,同样提出教育技术领域中国学者国际化趋势明显。华老师认为,中国的研究者既要着眼于国内外研究动态,积极在教育技术等领域传播中国声音;又要敏锐捕捉中文期刊国际化契机,勇于探索创新。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唐海燕工程师对马老师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马老师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从中文期刊转向外文期刊的新视角,展示了通过拓宽视野和增强英文思维来提高发表顶级期刊的可能性,这些见解对经验不足的研究者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霞娟副教授肯定了马老师的精彩分享,认为马老师为研究者厘清S刊的要求和写作规范提供了宝贵的指引和策略。沈老师向马老师请教在投稿S刊时,哪些标准的文章更容易被录用,希望得到建议以减少弯路,提高录用概率。对此,马老师认为发表SSCI论文需有稳定研究方向并在此领域持续突破,不必过分追逐潮流,专注于特定主题或结合最新技术,即可取得成果。

  宁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柳立言教授高度赞赏马老师的分享及其以SSCI 范式展现研究思想融入实践的过程。柳老师认为马老师作为学者坚守国际学术阵地,带领团队聚焦研究方向,成果丰硕且勤奋努力;作为师者,在研究学习积累中助力学生成长,其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主题报告一直播视频回放

  3.主题报告二

  本环节主持人为扬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霞娟副教授,由深圳大学教育学部罗九同助理教授做题为《论文写作与投稿:2W3H指南》的主题报告。

  罗九同老师深入讲解了论文写作的四个核心问题:Why & What:为什么写与写什么(What)?How:如何做实证研究?How:如何决定投稿去向?How:如何回复审稿意见?

  首先强调了“Why & What”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以及论文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罗老师指出,论文写作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位的获取、学业的深造,还直接影响到求职应聘以及未来教学与科研项目的探索。论文类型多样,包括课程作业、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及期刊论文。对于学位论文,本科、硕士、博士各有不同期待:本科生需完成完整研究论文并发表会议论文;硕士生应从国内走向国际会议并发表期刊论文;博士生则需持续学术参与并发表2-4篇C/S期刊论文。

  罗九同老师阐述了实证研究的两大方法:量化研究,侧重于通过问卷、实验和统计分析收集定量数据,强调客观性;质性研究,则通过访谈、观察等收集定性数据,带有主观性。罗老师强调论文写作应形成“U形结构”,即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应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意义。罗老师还提醒避免写作误区,如依赖灵感、追求完美初稿、一心多用等,并建议通过提高抱负、积极心理暗示和自我激励来准备写作。

  关于如何决定论文的投稿去向,罗九同老师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他建议在完成初稿后寻找合作者,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作者,他们可以提供实质性的贡献,如审阅文章和提出修改建议。潜在的合作者应是有相同主题发表经验的人,他们熟悉相关期刊或会议的选择范围,并对投稿成功率有大致评估,这有助于减少时间浪费。此外,罗老师还提到了领域内知名学者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能提供专业意见,还能增加编辑的信心,提高送审的可能性。在投稿过程中,作者需要了解稿件的一般处理流程,包括编辑部的格式检查、学术编辑的初步评估、外审的评审过程,以及最终的学术编辑处理。

  关于回复审稿意见时,罗九同老师指出投稿人应采取开放态度,无条件接受审稿人的反馈。面对恶意拒稿或重复修改后的拒稿,应专注于改进论文而非仅仅申述,因为后者很少能改变结果。建议投稿人详细回应每条意见,保持专业礼貌,并提供清晰的修改摘要,附上修改后的论文,突出显示所有更改,有助于审稿人快速理解改进之处。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论文质量,增加文章被接受的几率。

  专家研讨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唐海燕老师认为罗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特别是罗老师以2W3H展开,为写作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方法,包括认识期刊、实证研究、写作和投稿等方面,对论文写作和投稿选择提供了宝贵指导。同时,唐老师提到了APA格式在英文论文中的重要性,并建议分享相关工具以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遵守APA格式。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华子荀副教授在听完罗九同老师的分享后,深感共鸣,尤其是在论文投稿过程中从一区到四区的经历。华老师提到了目前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认为这是积累和参与国际争鸣的过程,期待未来中国学者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同时期待与罗老师能够进一步深度交流。

  宁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柳立言教授对罗老师的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内容细致且实用,尤其是在期刊知识、投稿和审稿意见回复方面,并且请教罗老师是如何处理这些投稿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罗老师建议研究者围绕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长,逐步构建影响力,对于初期研究,不必强求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而是可以选择ESCI等期刊作为起点,以确保研究成果能够发表并得到认可。

  主题报告二直播视频回放

  4.主题报告三

  宁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柳立言教授主持由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韩中美副教授做题为《AI赋能科研写作新路径》的主题报告。

  韩中美老师在汇报中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为SSCI论文的研究和写作带来创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AI赋能SSCI论文研究、SSCI论文写作一般要领、AI助力SSCI写作。

  韩老师提出AI赋能科研写作的新范式,通过对比传统实证研究方法与AI+实证融合方法,强调AI在质性与量化转化、系统设计与应用、模型设计与应用中的关键作用。韩老师展示了如何利用Human-GenAI Co-Intelligence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过程,并通过注意力驱动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交互三元图(ITG)构建多目标学习路径推荐框架。

  韩中美老师详细阐述了SSCI论文写作的一般要领,包括总体框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论文选题的两种创新思路、论文标题的三种范式、文献综述的要点(引言、文献综述、概念框架)以及写作注意事项(引言讨论的逻辑、图注表注、试验缺陷、表达方法等),为撰写SSCI 论文提供了系统的指导和实用的建议。

  最后,韩中美老师介绍了AI技术在SSCI写作中的具体应用:Tableau利用AI技术帮助研究者进行数据清洗、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直观的图表和详尽的分析报告,从而增强数据的说服力;RapidMiner作为一个AI数据挖掘工具,能够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进行论文研究;Peergrade通过模拟同行评审过程,为研究者提供宝贵的修改建议,从而显著提升论文的质量。这些AI工具的协同作用,使得研究者在SSCI写作过程中能够实现更高效、更深入的研究和更精确的表达。

  专家研讨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霞娟副教授表示韩老师的分享使其深受启发。沈老师指出实践应用对一个研究而言非常重要,而韩老师呈现的AI工具和典型应用场景使她开阔了视野,具有指导意义。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罗九同助理教授对韩老师的分享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内容丰富,尤其在AI赋能教育研究方面提供了深刻见解,并希望未来能继续向韩老师及其团队学习。

  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肖玉英老师认为韩老师的讲解内容详实,特别在AI赋能SSCI论文研究和写作方面提供了深刻见解和实用指导,对韩老师阐述的的传统研究方法和AI方法的结合表示赞赏,认为韩老师的研究思路对提高论文质量非常有帮助。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华子荀副教授认为,研究者应该以韩老师为榜样,广泛吸收来自不同领域和文化背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视角,从而在学术探索中展现出更高的创新性和深度。

  主题报告三直播视频回放

  5.总结交流


  本环节主持人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华子荀副教授。华老师非常认可虚拟教研室的落地效果,这种形式不仅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更促进了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与融合,真正体现了虚拟教研室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的价值。三位专家的分享,让华老师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获益良多,他期待通过更多类似的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

  宁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柳立言教授,再次对三位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达了感谢,认为研讨会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聚集在一起,进行这样一场意义深远的线上研讨是很难得的,她受到了诸多启发,也希望之后可以与各位同仁多多交流,共同合作。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罗九同助理教授表示诚挚感谢,二位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专业知识,分享独到见解,让大家收获颇丰。而罗老师也特别荣幸受到主办方的邀请,参与到这次意义非凡的活动当中,期望在学习中持续提升,来年收获更多。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韩中美副教授对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起初,韩老师还对于分享内容的选择感到犹豫不决,但随着过程的推进,韩老师不仅视其为与同行交流的良机,也将其作为自我总结与学习的过程,深感本次研讨会的价值所在。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霞娟副教授对参与分享的三位老师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她感到本次研讨会收获颇丰。她表示非常支持虚拟教研室这种在线交流的共同体学习模式,由衷感谢平台的搭建者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杜玉霞教授,并表达了与志同道合的学者们共同进步的喜悦。

  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肖玉英老师认为,虚拟教研室邀请的的各位学者钻研精神令人钦佩,专业素养极高且敬业有加,各位老师的分享内容与肖老师自身的研究和工作高度契合,实用性极强,极具指导意义。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唐海燕工程师同样诚挚感谢杜老师搭建起这个优质平台,也感恩每一位无私奉献的专家,还有一同参与研讨的伙伴们。唐老师认为身为学习者,我们固然期待下一次分享、渴望更多干货,但更为关键的是,要迅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实践,运用到后续的论文写作当中,让专家分享的宝贵知识真正落地开花。

  结语

  本次研讨会众多教育研究学者及教育实践工作者云集,再次从不同视角深入探讨了数智时代高水平论文写作的方法,通过三位研究者的分享和其他与会学者们的交流探讨,体现了教育技术学人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同时也彰显了学者们不断追求高质量科研的决心与激情。

  由衷感谢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与学者们的分享和交流,期待未来有更多的讨论与交流机会,共同进步共创未来。

  通讯员 马妮 马红亮 杜玉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