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聚焦数智时代教育类国家课题申报,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举办首期研讨会
2025-01-09 22:46:00
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

  2025年1月7日,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数智时代教育类国家课题申报要领暨思维训练”研讨会在线上圆满举行,共有2500多人次(直播端+腾讯会议室)在线参会。 

  本次系列主题研讨会由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主办,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协办。本期研讨会由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杜玉霞教授与多位专家联合发起组织,由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执行组秘书、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吴若为以及虚拟教研室秘书谢晓、丁思萌协调落实。

 

  为帮助广大教育研究者掌握国家教育类课题申报的方法与要领,规避常见误区,提高申报成功率。本期研讨会聚焦“数智时代教育类国家课题申报要领暨思维训练”主题。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辞晓老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周筠教授、江南大学教育学院王靖教授、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编辑部主任焦丽珍老师、广州大学社科处处长张延平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逯行老师、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曹晓明教授、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梁林梅教授以及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闫志明教授等相关人员,围绕数智时代的国家课题申报要领开展了专业深入的分享与研讨。

 

  开幕式 

  1月7日下午2点,在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编辑部主任焦丽珍老师的主持下,数智时代教育类国家课题申报要领暨思维训练研讨会正式开始。 

  焦丽珍老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数智时代教育类国家课题申报要领暨思维训练”研讨会召开的背景与目的。焦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让广大教育研究者理解国家课题申报的政策导向,掌握有效的课题申报技巧和方法,提高课题撰写的质量与成功率。 

  广州大学社科处处长张延平教授做开幕式致辞。张延平教授阐述了数智时代教育类国家课题申报要领暨思维训练系列研讨会举办的目的,并对本次研讨会寄予了深切期待。张延平教授强调教育类课题申报研讨会意义深远,它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提升申报技巧的重要机会。张延平教授希望通过本期王辞晓老师、周筠教授、王靖教授三位学者对国家教育类课题的政策导向、申报流程、评审标准、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助力广大教育研究者有效掌握国家教育类课题申报策略与技巧,共同推动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题报告一 

  本环节主持人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逯行老师,她对即将进行分享的专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相信,通过王辞晓老师的倾情分享和多位专家学者的交流互动,能够让大家收获颇丰。 

  可以在虚拟教研室公众号‘第一题思维训练’观看全程回放。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辞晓老师做了题为《数智时代教育科学客体申报趋势与思路分析》的主题报告。王辞晓老师从教育科学课题申报经验、AIGC时代选题新趋势、AIGC时代研究新思路三个角度作了分享。 

  在教育科学课题申报经验分享中,王辞晓老师以其丰富的课题申报经历为主线,清晰地区分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类课题申报的特点。针对社会科学课题申报,王辞晓老师以自身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支持的“整合具身认知理论的虚拟实验教学设计模式研究”为实例,深入讲解了该类课题申报的评审标准与申报书结构要点。针对自然科学课题申报,王辞晓老师通过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社会-行为-认知-情感的在线协作角色互动分析与干预研究”为实例,着重强调了该类申报书中需重点关注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坚实的研究基础。综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课题申报的实践经验,王辞晓老师总结归纳了课题申报的一般体例,包括选题依据的阐述、科学问题的明确、研究内容与思路方法的规划、创新特色与可行性的论证、研究基础的展示以及工作条件的说明,并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讲解,让与会者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申报书撰写的关键要领。 

  在AIGC时代选题新趋势中,王辞晓老师建议从政策导向、时事议题、实践问题、文献回顾、个人兴趣五个角度年来寻找和确定研究选题,为与会者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指引。在AIGC时代研究新思路中,王辞晓老师基于近年立项课题的实例,探讨了如何从中挖掘研究思路,展示了如何利用Kimi、文心一言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辅助研究,同时给出了具体的研究提示词,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专家研讨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曹晓明教授对王辞晓老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曹晓明教授表示王辞晓老师报告内容丰富、案例翔实,以王辞晓老师个人的学术成长历程为线索,清晰地展现了从博士论文到省部级课题再到国家级课题的转化过程。这一历程为与会者,尤其是年轻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成长路径参考。曹晓明教授分析指出,王辞晓老师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研究领域的广泛性,横跨教育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并能有效提炼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学术规律;二是研究的深度,尤其在具身理论和协作学习方面,王辞晓老师展现了其持续而深入的学术探索;三是研究工作的扎实性,每一步研究成果都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四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性,特别是王老师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献梳理和问题研究,展现了新颖的学术视角。 

  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的肖玉英老师对申报国际联盟课题的流程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探讨了这些课题对于基础教育教师的实用性。就技术层面肖玉英老师询问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是否有除了PPT和Word之外的其他便捷工具,用于研究思路图的绘制。 

  针对肖玉英老师的问题,王辞晓老师进行了详细解答。他表示,国际教育学院联盟的课题申报范围相对较小,通常需要联盟内两所以上学校的团队成员共同申请。关于技术路线图或研究框架图的制作,王辞晓老师推荐使用PPT,认为其功能强大且易于上手,同时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员进行美化,以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工程师的唐海燕老师表示对王辞晓老师将博士论文转化为课题的经验令她深受启发,尤其是在选题和项目申报方面的实用建议。唐海燕老师特别强调了王辞晓老师分享的小红书内容和大模型辅助选题的方法,认为这些接地气的策略对于教育科学课题申报在数智时代的重要性。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梁林梅教授用“大、中、深、新”四个字概括出自己的四点深刻体会:“大”,王辞晓老师展现出广阔的科学研究视野,注重方法逻辑的训练,深入大教育学领域,涉足大社会科学的研究,体现出深厚的学术底蕴。“中”,王辞晓的研究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立足于国家基本国情,关注政策导向、热点话题,将研究成果与中国本土特色相结合,在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满足现实社会的需求。“深”,王辞晓的经历展现出大学教师明确的的专业规划和生涯规划,梁林梅教授鼓励年轻研究者聚焦独特的研究方向,通过长期深耕,形成一条清晰的研究主线。“新”,王辞晓老师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利用大模型和新兴资源如小红书等,为学术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展现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闫志明教授表示王辞晓老师的深耕研究、申报规范的严格遵守以及新颖且富有价值的选题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闫教授进一步表示,他完全赞同王辞晓老师的观点,即在社科基金等项目中,一个新颖且独特的选题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闫教授还对王辞晓老师在人工智能工具如GPT或大模型等方面的运用表示认同,并认为这些先进工具对于提升研究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报告二 

  本环节主持人为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闫志明教授,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周筠教授做题为《教育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分享》的主题报告。 

  可以在虚拟教研室公众号‘第一题思维训练’观看全程回放。 

  周筠教授通过个人研究项目实例,展示了脑机接口技术在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并深入剖析了脑机接口的不同分类及其在教育场景下的具体应用策略。 

  在具体经验分享中,周筠教授从前期准备和申请书撰写两大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前期准备中,她强调提前规划对于课题成功申请的重要性,包括选题、选代码(代码与选题相契合)以及预研究。同时,周筠教授指出,选题的创新性、研究积累、成果水平、学术知名度以及与同行的交流都是影响课题申请或审批的重要因素。 

  在撰写申请书方面,周筠教授着重强调了申报书各部分的撰写要点与注意事项,如,在撰写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时,应准确把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明确理论、实验技术或科学计算上的关键点,将关键科学问题数量控制在3-4项为宜。对于每个科学问题,她建议采用“一条概况性的语句描述+具体阐述+拟采取的措施”的结构进行表述,篇幅控制在半页至1页之间,以清晰展现问题的核心。 

  专家研讨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逯行老师针对省属高校研究者在申请全国教科规划课题时面临的困境,深入探讨了社科研究者虽然拥有一定研究基础,但并不完全符合自然科学领域要求的问题,询问了是否可以尝试跨界申请自然科学课题。对此,周筠教授给予了积极回应。她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者之间存在共通性,并鼓励这类研究者勇敢尝试申请自然科学课题。她以个人申请青年基金的经历为例,强调了坚持不懈与从评审反馈中学习的重要性。周筠教授指出,即便初次尝试未获成功,也应将其视为成长的一部分,继续前行。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工程师唐海燕老师表示,周筠教授的分享给她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她特别提到,周筠教授关于如何成功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见解,尤其是强调选题的重要性和站在评审人角度撰写申报书的策略,让她受益匪浅。 

  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编辑部主任焦丽珍老师表示课题与论文在范围、面向群体及层次关系上存在差异,这是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她提到,许多青年学者在申请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类课题时感到困惑,希望周筠教授能从这两类课题的差异及撰写过程中的不同点给予点拨。 

  对于焦丽珍教授的提问,周筠教授表示,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课题申请并非拥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她提到,人文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虽然二者在申请方式有所不同,但自然科学基金也接受心理学等多种研究范式,鼓励有志于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学者大胆尝试。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梁林梅教授就周筠教授的分享用三句话总结了个人的深刻感悟:一是扎实的科学研究学术训练是开展高质量研究的基础;二是前沿的选题能够迅速吸引评审人和同行的注意,鼓励广大研究者在选题时要敢于探索未知;三是从评审人视角出发为打磨申报书提供了一个可行方向。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曹晓明教授向周筠教授请教了在开展基础教育领域的脑机接口实证研究时,应如何处理伦理问题。周筠教授对此解答指出,进行k12领域研究时,需先通过伦理审查,并确保获取未成年研究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书,其中需详细说明研究内容、数据流向及潜在影响等。 

  主题报告三 

  本环节主持人为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曹晓明教授,由江南大学教育学院王靖教授做题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申报心得——以国家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为例》的主题报告。 

  可以在虚拟教研室公众号‘第一题思维训练’观看全程回放。 

  王靖教授以自身国家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为例,从选题如何站位、撰写如何表达、基础如何准备三个方面,共凝练出七大关键问题,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指南。王靖教授首先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指出选题不仅要新颖独特,更要能够站在国家需求的高度进行考量,并结合“树干、树枝、树叶、叶脉”四类选题范畴,鼓励研究者根据自身研究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向。 

  在申报书的撰写方面,王靖教授提出了多项实用建议。她强调,申报书的撰写应逻辑清晰、表达准确,并注重引导读者的阅读。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申报书中设置引导点,吸引读者注意,并强调了路径清晰、底气十足的重要性。 

  在申报书的准备方面,王靖教授详细阐述了研究准备和工作准备的具体要求,包括全面梳理自身研究成果、中标课题及政策导向,明确研究选题方向,以及分维度、找不同、按时序进行文献工作梳理等。 

  专家研讨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梁林梅教授就王靖教授的分享总结出四点深刻收获:一是强调研究者需内外兼修,不断总结、反思自身研究;二是提出个人研究需与国家需求相结合,进行转换站位;三是指出研究框架、体系及逻辑结构构建的困难与重要性;四是结合教育实践,强调理论需为实践服务,特别是教育实践场景选择的关键性。 

  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编辑部主任焦丽珍老师特别提到,王靖老师能够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连接,并不断反思、提升、打磨研究成果,将一个个点的问题不断扩大、做实,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闫志明教授深入谈及了自身的课题申报经验和选题论证的心路历程,他指出选题在社科基金申报中的重要性,需要深思熟虑并力求创新,同时深入挖掘其中的逻辑关系和研究价值。 

  总结交流 

  本环节主持人为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梁林梅教授。梁林梅教授首先表达了对所有与会者的感谢,特别提及学术是一个共同体,需要不断地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教育部虚拟教研室正是为了打造一个学术研究的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实践共同体。随后,各位与会专家相继用简短的话语进行了总结。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王靖教授表示学术圈内的认知互动极大地促进个人的学术成长,由衷感谢教研室平台创造的交流机会和所有与会专家带来的富有启发性和有价值的互动。 

  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编辑部主任焦丽珍老师表示学术研究之路漫长且挑战重重,需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必能在学术研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祝愿2025年取得更大学术突破。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工程师唐海燕老师强调了在自己领域深耕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逯行老师则特别感谢了这个学术共同体给予年轻学者的助力,希望未来能继续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的肖玉英老师老师认为学习到诸多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的技巧,并决心努力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闫志明教授认为三位分享者做学问非常扎实,表示在今后研究中扎扎实实做学问。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曹晓明教授用“感谢”“鼓舞”和“学习”三个词总结今天的收获。他认为三位学者的分享既是申报宝典又是励志故事,让他深受鼓舞并看到了教育技术研究未来的希望。他也表达了对各位老师无私分享的感激之情,并祝愿大家在2025年收获满满。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杜玉霞教授总结说,首先,感谢各位报告者慷慨无私的分享,感谢主持者与点评者的精彩点评与互动,希望与会者能借鉴这些研究经验,开展高质量的教育研究。其次,感谢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全体成员的热诚支持和主动参与,期待教研室未来能开展更多元更深入的交流协作,创新教研形式与机制,产出更丰富的成果。最后,杜教授感谢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线上朋友们的热情参与,祝愿所有与会者在2025年顺心如意,事业更上层楼。 

  结语 

  此次研讨会中,广东省信息化思维训练虚拟教研室的众多教育研究学者及教育实践工作者再一次从不同视角深入探讨了数智时代教育类国家课题申报的要领,通过三位研究者的分享和其他与会学者们的交流探讨,体现了教育技术学人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同时也彰显了学者们不断追求高质量科研的决心与激情。 

  由衷感谢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与学者们的分享和交流,期待未来有更多的讨论与交流机会,共同进步共创未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